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等直径毛细管束模型的不足,结合分段法推导得到考虑压差及固-液壁面作用的液-液系统下变径毛细管多段式渗吸理论公式,研究不同毛细管几何结构和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变径毛细管渗吸-驱替的影响,并通过Python 编制随机变径毛细管束模型,建立基于该模型的采出程度及含水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压差的增大导致变径毛细管段间渗吸速度差异减小,变径毛细管渗吸-驱替具有方向性;基于随机变径毛细管束模型计算的采出程度及含水率与实验真实岩心驱替数据符合较好,且渗吸作用对总采出程度的贡献量达19.97%。  相似文献   
22.
车用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化天然气汽车(LNGV)是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的新一代天然气汽车,代表着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方向。中原油田利用自身天然气资源的优势,成功地开发了一套车用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工艺,并对LNGV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
中国陆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气层具有厚度薄、脆性矿物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压力低等特点,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压裂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为此,针对陆相页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压裂改造难点,分析了CO2泡沫压裂技术、CO2增能压裂技术和液态CO2压裂技术的特点,并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层开展了液态CO2压裂、CO2增能压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纯液态CO2在2.0m3/min排量下可压开长7段页岩气层,压后排液迅速,24h后即点火可燃;同时,CO2增能压裂能显著提高压裂液返排速度和返排率,缩短排液周期,有利于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此外,根据目前国内压裂设备和技术现状以及环保问题,提出了陆相页岩气层CO2压裂技术今后的应用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解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气田规模效益建产难题;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思路,多学科开展了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沉积—储层—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并在基于动态知识库的储层预测、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气藏动态优化调整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地质理论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进展,总体实现规模效益建产。研究结果表明:(1)明确了盆地东南部二叠纪时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制储集砂体发育,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优质储层"甜点"发育模式;(2)形成了基于多要素、全过程天然气运聚模拟的目标优选技术,高效指导了勘探有利区的优选;(3)基于动态知识库提高了有效储层预测可靠性,建立了基于井网要素差异化设计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技术;(4)形成了以压力跟踪和产量智能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开发动态优化技术,实现了延安气田的规模有效动用和长期稳产。结论认为,取得的系列地质理论新认识和开发关键技术,支撑了延安气田7 635×10~8 m~3天然气探明储量发现和71.4×10~8 m~3/a的产能建设,且为类似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为保障国家...  相似文献   
25.
26.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成果确定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限,进而探讨致密油的定义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长8及长9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综合分析测井、物性、可动流体、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压力系数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提出利用致密油储层六参数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调整,将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定为小于0.5×10-3 μm2,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其他盆地或油田应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实践对致密油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特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对22种驱油剂进行了筛选,优化了适用于延长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驱油剂,其由11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15号生物表面活性剂按照体积比为1∶1复配而成.对该新型驱油剂进行了界面张力实验、抗盐与抗钙性能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脱油效率高、界面张力低、抗盐与抗钙性能强、溶解性好、驱油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改变储层岩石润湿性,降低注入压力,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在延长油区杏子川油田王214试验区开展了矿场试验,至2012年8月油井见效率为90%,可以提高原油产量40%,区块累积增产油量为13 555t,水驱曲线预测提高采收率6.08%,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5.06.  相似文献   
28.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体位于古岩溶斜坡,勘探证实含气性良好,但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出关键地质时期的古流体动力特征,分析天然气运移方向,总结上、下古生界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根据马家沟组微观流体活动记录,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活动期次,及与上古生界储层的对比,探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三叠纪末,山西组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因规模较小且向下运移动力不足,未能在马家沟组充注。中、晚侏罗世,山西组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在向下运移动力的驱动下,沿着砂体-裂缝输导体向下运移到风化壳,由古沟槽处和岩溶高地铝土岩缺失部位进入马家沟组,在储集性能较好的古地貌构造高点以及沟槽附近聚集成藏。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山西组发生第三期油气充注,是天然气向下运移的主要时期,除在第二期油气充注的区域外,在东部酸性流体活动形成的次生孔隙中也可聚集成藏。晚白垩世,烃源岩生气能力降低,天然气进入运聚调整阶段。总体上,延安地区西部、中部,因长期接受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而发生充注,并在马家沟组内发生侧向运移,容易形成较大规模聚集。  相似文献   
29.
长水平井+体积压裂是海相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的主流技术,但我国的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与海相页岩储层性质相差较大,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开发方式不能照搬海相页岩气的.本文提出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应采用直井和水平井混合井型开发的技术思想.该技术思想的关键出发点在于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1)脆性矿物含量少,水平井体积压裂造复杂...  相似文献   
30.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大,受储层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原油采收率低,油田提高采收率需求迫切。基于延长油田CO2非混相驱油与封存一体化、低温油藏空气泡沫驱、生物活性复合驱和微生物驱技术及矿场实践,提出了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溶蚀增渗、润湿促渗”新理论,形成了以提高CO2驱混相程度和CO2驱立体均衡动用为主的CO2非混相驱油技术,揭示了浅层低温油藏复合耗氧机制,完善了空气泡沫、生物活性复合剂和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体系。矿场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延长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