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9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聚乙烯醇/淀粉共混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醇/淀粉共混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此类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流延法、挤出法以及模压法,以及增塑剂、交联剂、淀粉改性、纳米改性等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此类新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黏合性聚烯烃AMDER与结晶改善型无规共聚聚丙烯(PP-RCT)熔融共混制备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增强PP-RCT与聚乙烯醇(PVA)的热熔黏合性。研究AMDER对PP-RCT的热性能、流动性、塑化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聚乙烯醇热熔黏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MDER的引入有效降低了PP-RCT的塑化时间和平衡扭矩,促使PP-RCT的流动性增加,同时结晶温度与结晶度基本不变。将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与甘油塑化PVA进行3层共挤,制备AMDER/PP-RCT与PVA的3层复合材料。通过剥离强度测试,在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中AMDER质量分数增加至20%以及上时,AMDER/PP-RCT与PVA两相间的剥离强度显著增加,当AMDER质量分数量达到33%时,剥离强度达0.3 N/(15 mm)。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原位聚合插层、溶液插层及熔融插层法制备聚乙烯醇/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方法。蒙脱土纳米片层的存在延长了气体分子通过复合材料的通道,限制了聚乙烯醇分子的自由体积,减少了聚乙烯醇分子的溶胀及热运动,从而使聚乙烯醇/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耐水性、热稳定性、气体阻透性及力学性能等都得以提升。蒙脱土在聚乙烯醇基体中以插层或剥离的分散形态存在,剥离型材料力学性能较好,而插层型材料的热稳定性、气体阻透性较好。在PVA基体中,钠基蒙脱土的插层效果优于有机改性蒙脱土。  相似文献   
14.
活性石灰的煅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石灰石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石灰石在煅烧活性石灰的过程中 ,石灰石粒度、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及煤中硫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石灰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活性石灰的煅烧工艺 ,为活性石灰的实际生产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以尿素/甲酰胺为复配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力学测试对PVA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尿素/甲酰胺复配增塑剂通过破坏PVA分子内与分子间的氢键而影响了PVA分子链的有序结构,在改善PVA加工性能的同时降低了PVA的结晶度,并有效提高了薄膜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小断层常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从而地震道波形的相似性变差,但这种变化并不十分明显,肉眼难以判断和识别。在相干层切片上这种变化被放大,小断层则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状构造,因此利用相干层切片上的线状构造异常可辅助进行小断层的解释和预测。实例表明,利用相干体层切片进行煤层小断层的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吴建虹  田华峰  余智敏  刘勇 《建筑技术》2002,33(12):894-895
某30层商住楼 ,1~4层为裙房 ,5~30层为住宅。为取得隐梁隐柱效果 ,住宅房间均采用预应力楼板和异形柱。试验楼层板厚160mm ,C40混凝土。采用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筋为强度等级1570MPa的无粘结钢丝束(7 P5) ,张拉端锚具采用夹片锚 ,固定端采用挤压锚。预应力筋距墙边或梁边1m起均匀布置 ,张拉控制应力为1178MPa。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竖向构件刚度较大且与楼板刚性连接时 ,竖向构件对楼板平均预压应力的影响。1试验的设计和数据采集本工程的楼板预应力筋为双向布置 ,但为研究方便 ,试验仅考虑…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调节制备过程中纺丝电压、纺丝距离和纺丝溶液浓度等工艺参数,探究其对PVA纳米纤维直径大小、直径分布以及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纳米纤维形貌的主要因素排序是纺丝溶液浓度>纺丝距离>纺丝电压,并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纺丝电压为20 kV,PVA纺丝溶液浓度为6 %(质量分数,下同),纺丝距离为12 cm。  相似文献   
19.
以蒙脱土(MMT)为增强填料,采用熔融加工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淀粉/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MMT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加工过程中,淀粉、PVA分子破坏了MMT片层结构;MMT提高了复合材料中PVA组分结晶温度,阻碍PVA分子排入晶格,降低了复合材料熔融焓值及结晶度;MMT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平衡吸水率,提高了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将聚氟乙烯(PVF)经增塑剂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改性后,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PVF薄膜,并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VF经DMF溶剂溶解后,其结晶被破坏,同时薄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选用浓度为3 %(质量分数,下同)的PVF成膜液,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在100 r/min的搅拌速度和85 ℃的温度下充分溶解,经消泡剂处理后立即流延成膜可得到力学性能和表面形态较好的PVF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