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温后混凝土的SHPB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试验装置,对常温和经历200 ℃、400 ℃、600 ℃、800 ℃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得到了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弹速、温度对平均应变率的影响以及温度、平均应变率对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弹速与平均应变率之间、平均应变率与动态抗压强度之间都近似呈线性关系。温度对混凝土动态性能影响显著,在相同弹速下与常温情况相比,200 ℃时平均应变率有所提高、动态抗压强度有所降低,400 ℃时与常温接近,400 ℃以后平均应变率随着温度增加而提高,而动态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至800 ℃不足常温试件的30%。高温将降低混凝土的应变率敏感性,其中以400 ℃降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2.
采用高温SHPB试验系统对高温下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ic Concrete, GC)损伤演化规律及本构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GC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呈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及温度弱化效应;利用波阻抗衡量GC的高温损伤可行、有效,所得损伤演化规律能较好表征GC损伤实际情况;以静力本构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应变率强化因子及温度弱化因子构建GC动态损伤本构模型,通过试验结果标定参数,可获得较准确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33.
白二雷  许金余  李浩  张彤 《硅酸盐通报》2014,33(12):3250-3254
以矿渣-粉煤灰为基体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为了探究不同改性剂对胶凝材料的凝结硬化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常用的六类外加剂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柠檬酸三钠改性剂对胶凝体系具有促凝作用,敌锈钠、亚硫酸钠改性剂具有缓凝作用,而其他种类的改性剂效果不佳;对比不同掺量的三聚磷酸钠和柠檬酸三钠改性剂的促凝效果,发现掺量对凝结时间具有显著影响,两种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1.0%左右和0.8% ~ 1.0%.  相似文献   
34.
围压对砂岩动态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带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砂岩在不同围压等级、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砂岩单轴动态抗压强度和比能量吸收值的应变率效应,围压状态下砂岩在冲击荷载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及累积比能量吸收值与入射能量、围压等参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的动态杨氏模量与静态杨氏模量相比明显增加,两者比值达3.21~3.81;而当应变率为50~100 s-1时,动态杨氏模量随应变率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砂岩单轴动态压缩试验的比能量吸收值与应变率 呈线性关系,而单轴动态抗压强度增长因子 (即动态抗压强度)与 成线性关系。在围压状态下,砂岩具有明显的脆性–延性转化特征,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呈近似的弹塑性特征。围压的加载作用对阻止试件产生剪切失稳的作用相当明显。随着冲击荷载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的杨氏模量变小,屈服应力降低,屈服应变增加。砂岩的破坏形态随围压大小不同而发生变化,砂岩从轴向拉伸破坏形态向压剪破坏形态转变的临界围压值为10 MPa。在能量相同的入射波作用下,砂岩试件在低围压时比在高围压时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且砂岩的比能量吸收值、入射波能量和围压三者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并得到比能量吸收值随入射波能量和围压变化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5.
围压条件下岩石循环冲击损伤的能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围压等级和冲击荷载循环作用下,利用带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斜长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循环作用次数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岩石损伤度的判定标准,并定义累积比能量吸收参量来表征围压条件下岩样冲击损伤的能量特性.3种岩石损伤度与围压和累积比能量吸收值的关系研究表明:累积比能量吸收参量能很好的描述围压条件下岩样的冲击损伤程度,岩石循环冲击损伤演化过程存在围压效应,当围压逐渐增大时,岩石损伤度的增加随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增加的趋势变缓,其抗冲击损伤的能力增强,即围压越高,试件达到相同损伤度所需要耗散的能量越多.得出围压条件下岩石损伤度与累积比能量吸收值的关系式.随着围压的增加,砂岩达到损伤阈值时的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增长率最大,斜长角闪岩次之,绢云母石英片岩最小.  相似文献   
36.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冲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摘 要:以矿渣与粉煤灰为原材料,制备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eopolymeric concrete, GC)。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GC的冲击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变形及能量吸收特性的应变率效应问题。结果表明:GC的冲击力学性能呈现出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强度的应变率敏感值为42.7 s-1;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GC的变形能力反而降低。GC属于准脆性材料,相对于单一的强度或变形特性,GC的能量吸收特性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7.
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原料、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为碱激发剂、玄武岩纤维和碳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测试其28d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纤维对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增强效应受纤维种类、纤维掺量和基体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碳纤维对地聚合物混凝土增强效果明显,掺量为0.3%抗压强度增幅最大,达34.8%,且水胶比为0.26时的增强效果优于水胶比为0.31时;玄武岩纤维对水胶比为0.26的地聚合物混凝土没有增强效果,但当水胶比为0.31时,增强效果明显,掺量为0.3%时抗压强度增幅最大,达31.5%;总体上,碳纤维对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增强效果优于玄武岩纤维,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对素混凝土没有起到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8.
以矿渣和粉煤灰为原料,陶瓷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地聚物基陶瓷纤维混凝土,通过超声波检测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等级、不同纤维掺量下地聚物基陶瓷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纵波波速和频谱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后聚物基陶瓷纤维混凝土内部结构受损,致使穿过其中的声波波速减小,主频降低,频谱曲线出现畸变;不同温度等级下,聚物基陶瓷纤维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与纵波波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声波测试信号的频谱特征较波速对高温损伤更为敏感;掺入陶瓷纤维后,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纤维的相对最佳体积掺量为0.3%.  相似文献   
39.
以矿渣、粉煤灰为原材料,NaOH,Na2CO3为碱激发剂,制备了强度等级为C30的高流态地质聚合物混凝土(highly fluidized geopolymer concrete, HFGC), 并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测试了HFGC在冲击荷载下的强度特性,包括动态劈裂拉伸强度和动态压缩强度.结果表明:HFGC的动态强度特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其增强因子可用平均应变率的对数线性表示;动态劈裂拉伸状态下的应变率敏感阀值为5.027s-1,动态压缩状态下的应变率敏感阀值为28.89s-1,动态劈裂拉伸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要比动态压缩强度强;HFGC的动态强度特性的定性趋势与普通混凝土一致,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FGC的应变率敏感性因其具备特有的无机缩聚三维氧化物网络结构而更为明显,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强度特性.由此可见,HFGC是应变率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40.
高温中与高温后混凝土的冲击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φ100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结合高温电阻炉,分别对常温和200,400,600,800℃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分析了高温和弹速对混凝土冲击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混凝土冲击力学特性影响显著,600,400℃分别是高温中、高温后混凝土各项力学指标发生明显改变的转折温度,高温中、高温后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比能量吸收分别在600,400℃以后下降明显;水冷却将造成400℃以上高温的混凝土强度损失严重,这在消防过程中应引起注意;混凝土经400℃以上高温作用,虽然强度损失严重,但是在较高速率的冲击载荷作用下,仍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韧性,说明混凝土是一种耐高温、抗冲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对于其在军事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