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本文对我国热网管线应用波纹管膨胀节作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了EJMA某些方面的不足,对各种类型波纹管膨胀节应用作了分析,最后给出了集中供热和城市热网管线波纹管膨胀节的选型,回答了是不是轴向型膨胀节用得最多,是不是不需要L形和Ⅱ形自然补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一套小型生物质层流气流床气化系统进行木屑气化试验并对残炭进行收集称重.通过ICP及EDX-SEM仪器对残炭灰成分和残炭形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无机元素在生物质气流床气化过程中析出挥发的问题.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各无机元素的挥发率也随之升高,其中碱金属Na、K,碱土金属Mg、Ca的挥发高峰集中在600~800℃之间,而非金属元素P、S、Cl的挥发高峰多在600℃以下;氧配比为0.8时,Na的挥发率在1400℃时达到了76%,K的挥发率也达到了72%,而氧配比为0.2时,无机元素的挥发率相对偏低,其中Na的挥发率在1400℃时为63%,K的挥发率为61%.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39.
大型双锥密封过程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双锥密封结构的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接触算法对双锥密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将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内压载荷作用下大型双锥密封过程数值模拟,分别得到预紧和操作工况下双锥环Mises等效应力和垫片应力分布,以及垫片应力、双锥环应变和径向间隙随预紧载荷和内压载荷的变化曲线。径向间隙若按g≥0.1?设计,双锥环材料不可避免会发生整体屈服,径向间隙若按g≤0.05?设计,加压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得不到保证,推荐径向间隙按g=(0.075%~0.1%)D1。 相似文献
40.
针对高压容器双锥密封结构实际应用中泄漏事故,根据高压容器双锥密封结构密封机制,提出螺栓力、双锥环径向间隙及垫片应力在升压过程中皆存在一个拐点,此时的最小密封比压是导致双锥密封泄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操作工况主螺栓载荷和主螺栓预紧力,推导出双锥密封结构操作工况回弹量和密封比压公式,求出双锥环与端盖支撑面刚产生尚未产生径向间隙的拐点压力和此时的最小密封比压;以最小密封比压为目标函数,并考虑双锥环屈服和失稳两项约束,求得高压容器双锥环密封最佳径向间隙范围,并建议GB150对径向间隙取值的修改。结果表明,双锥环密封泄漏与软垫选择、双锥环几何尺寸、双锥环初始径向间隙等有关,其中对密封性起关键作用是双锥环几何尺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