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3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反应增容剂,研究不同共混工艺和ABS/PA6配比对三共混体系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对共混体系增容效果显著,并明显改善了ABS/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中当PA6用量为30份和40份时,SMA先与ABS共混再与PA6共混的方式所生成共混物的性能优于SMA先与PA6共混再与ABS共混的方式。PA6用量为30份时性能最好,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达到最小值0.31μm,分散相颗粒PA6周长面积比为最大值0.46,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也分别为最大值63.2MPa和8.29kJ/m^2。当PA6用量达到45份时,共混方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当ABS为连续相时,共混方式可以强烈地影响ABS/PA6共混物体系的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而PA6和ABS向共连续相发展时,共混方式对ABS/PA6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研究了共混工艺对ABS/PA6共混物力学性能和聚集态结构的影响;并利用SEM研究了ABS/PA6冲击断面的形貌结构。研究表明:未加相容剂的ABS/PA6共混物,分散相易聚集,相容性差,力学性能最差,且有的孔洞直径大于4μm。加入反应性相容剂SMA后,PA6分散颗粒变小及更均匀地分散于ABS中,能显著改善ABS/PA6共混物的冲击,拉伸性能。在不同共混工艺下,力学性能最好的是通过ABS和SMA挤出,再与PA6挤出,注塑得到的ABS/PA6共混物;其次PA6/SMA挤出,再与ABS挤出,注塑的ABS/PA6共混物;接着是PA6/SMA/ABS一起挤出,注塑的ABS/PA6共混物;最后为PA6/ABS一起挤出,未加SMA,注塑的ABS/PA6共混物。  相似文献   
33.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目的。膜技术在水处理、生化制药、食品制造、石油化工、医疗卫生等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为丰富的一类可再生资源,其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了材料优异的性能,是一种很好的膜材料。文章介绍了分离膜技术的特点,阐述了纤维素在膜领域的高值化利用,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基膜材料的制备、性能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其在水处理、气体分离、生物医用、手性拆分、电池隔膜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描述了原位成纤技术的增强机理,综述了影响原位成纤的主要因素,指出原位成纤技术现存的问题,并对原位成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以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纺丝及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砜(PSU)中空纤维膜,考察了PEG含量和空气间隙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SU铸膜溶液的黏度增大,所得膜结构从指状孔向海绵孔转变,膜变得致密,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降低,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提高;但当PEG含量继续增加时,尽管孔隙率继续下降,但膜截面孔径增大,膜的纯水通量反而有所回升,相应的BSA截留率下降。当空气间隙较短时,膜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但当空气间隙达到7 cm时,膜截面出现指状孔,膜变得相对疏松;随空气间隙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上升,BSA截留率总体下降。当PEG与DMAc的质量比为35/45,空气间隙为5 cm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其纯水通量为129.0 L/(m2·h),BSA截留率为96.8%,孔隙率为75.5%,拉伸强度为5.01 MPa。  相似文献   
36.
超韧电石法PVC/MBS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超韧电石法PVC/MBS(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舍金,采用转矩流变仪、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MBS含量对PVC/MBS合金流变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促进PVC/MBS共混物的塑化,但导致共混物的平衡扭矩略有增加;相比PVC而言,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VC/MBS合金的韧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从PVC的5 kJ/m2增至MBS含量为13份时的93 kJ/m2,拉伸强度降低了13%,弯曲强度降低了21%.  相似文献   
3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共混物,用扫描电镜(SEM)对PA6/ABS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MA含量的增加,PA6/ABS共混体系的橡胶相粒径减小.橡胶颗粒的多分散系数保持不变,基体层厚度逐渐减小;PA6/ABS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随SMA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38.
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直接熔融插层制备了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OMMT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力学与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在PVC基体中多数以剥离形态存在,适量的OMMT不仅有利于复合材料强度与韧性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模量,在OMMT含量为6份时体系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OMMT有利于降低PV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粘度,但会使PVC的热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聚乙烯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但因耐热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聚乙烯(PE)分别与碳酸钙(CaCO3)晶须、蒙脱土(MMT)、二氧化硅(SiO2)、硫酸钙(CaSO4)晶须等无机纳米粒子通过改性处理制得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抗...  相似文献   
40.
采用微纳叠层共挤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胺6(PA6)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普通共混挤出和微纳叠层挤出共混物中分散相PA6的形态及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研究了复合体系中PA6对HDPE基体熔点和结晶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两种加工方式条件下PA6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方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微纳叠层挤出共混物HDPE/PA6(质量比85/15)中存在直径约为3μm的纤维;随着PA6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