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54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介质阻挡放电(DBD)激励器具有重量轻、无运动部件、易用及响应快等优势,在流动控制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等离子体湍流边界层减阻是DBD流动控制诸多应用之一,但DBD湍流减阻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试验研究来流速度为10 m/s时DBD激励对平板湍流边界层摩擦阻力的影响。试验使用油膜干涉法测量摩阻的变化,利用热线风速仪和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得到边界层内速度分布。其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激励的作用下,测得的壁面摩擦因数减小。等离子体激励通过减小边界层缓冲层和对数区的速度,减少雷诺切应力以及湍动能,抑制了相干结构的发展,从而达到减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22.
23.
利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3D,建立了高速钨质长杆弹对多层陶瓷装甲侵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描述了侵彻全过程的有关物理和力学现象,对进一步研究陶瓷装甲防护及弹体侵彻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应用固体13C NMR 技术研究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热演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体13CNMR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演化程度碳酸盐岩干酪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酪根结构中的脂碳是油气的主要贡献者;剖析了油、气潜力碳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特征.对芳碳率、芳氢率、芳核平均结构尺寸等参数的分析表明,后者是最有效的热演化衡量标尺,并建立了芳核平均结构尺寸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进步和勘探投入条件的改善,页岩气的开采活动将进一步繁荣和快速扩展。在介绍国内外页岩气资源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以及页岩气资源的战略地位。研究表明:从我国油气总体发展的战略角度,积极寻找天然气后备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我国地质历史时期广泛发育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地层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条件,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新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建议加大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力度和勘探投入,形成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储备和勘探开发特色技术;我国南方的古生界下组合泥页岩、北方中生界泥页岩等层系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建议通过老井复查优选有利井段进行试气和试采,以点带面,开创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相似文献
26.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高(TOC值为0.55%~25.70%,平均值大于2%),页岩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60~30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大于40%),页岩中发育丰富的纳米—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含气量高(页岩含气量0.27~6.02 m3/t,平均1.90 m3/t),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钻井过程中筇竹寺组气显示频繁并获得了工业性突破,是目前中国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威远、叙永—筠连地区是研究区内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图4参23 相似文献
27.
本刊在上一期报道了“石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的碳同位素分析与研究”项目,4月8日在京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的简短消息,现对该项目具体内容再做如下介绍: 由长庆油田研究院首次引进的Finigan MAT公司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仪,能够从色谱量级的试样中检测单分子的碳同位素,从而获得石油、天然气及岩石中可溶有机质的碳同位素“指纹”信息。该项资料对于油气源对比、油气生成机制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根据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有关参数的聚类分析,将吐哈盆地原油分成源于侏罗纪煤系沼泽相(包括煤为源岩)的第一类原油,源于中、下侏罗统过渡相富藻碳质泥岩和富藻煤的第二类原油和源于上二叠统塔尔郎组湖相泥岩的第三类原油。根据原油中生物标记物的年代学特征,提出利用二萜烷指数将侏罗系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8)与上二叠统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5)加以区别的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原油和相应源岩饱和烃组分中17降扁枝烷和5a雄甾烷以及芳烃中的三芳甾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精细的油源对比,确定了本区三类原油的17降扁枝烷、5a雄甾烷和三芳甾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相序关系,进一步从油源对比的角度证明了本区存在源于中、下侏罗统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29.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中华北地台区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大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 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脂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图3表3参14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