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15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腐殖酸(HA)为改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表面交联法制备腐殖酸改性聚丙烯酸树脂.在腐殖酸用量、交联剂用量、甲醇/水体积比、反应温度等参数的优化条件下,制得了腐殖酸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树脂吸水倍率达1093 g/g,吸盐水倍率达99.2 g/g.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扩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如教学条件有限,预习效果差,课堂时间利用率低,师生交流反馈少,教学内容陈旧。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设计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其设计特色在于:(1)充足的网络资源和实验预习和预约系统保证了学生的预习效果;(2)实验报告在线提交系统和师生互动空间保证了师生间的交流反馈;(3)创新设计园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窦焰  刘同海  沈浩  郑之银  刘荣  崔鹏 《化工学报》2016,67(6):2449-2455
设计了CaHPO4·2H2O-H2SO4-H3PO4-H2O体系结晶温度、液相SO42-含量、液相P2O5含量、搅拌速率和结晶时间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测量晶体平均粒径优化出平均粒径最大的工艺参数:结晶温度80℃、液相SO42-含量50g·L-1、液相P2O5含量260g·L-1、搅拌速率50r·min-1和结晶时间2h。在该工艺参数下进行结晶过程研究,通过分析液相SO42-浓度和P2O5浓度,XRD、SEM、EDS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晶体,研究发现:0~40min为反应阶段,平均粒径减小;40min之后结晶过程遵从Ostwald递变法则,从CaSO4·0.5H2O过渡到CaSO4·2H2O,平均粒径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4.
以半水硫酸钙为原料、草酸钠为稳定剂,在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20 min条件下,考察添加草酸钠对于半水硫酸钙保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TG和离子束切割晶体结合SEM-Mappin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草酸钠添加量的增加,半水硫酸钙稳定时间不断延长,在草酸钠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5%时,半水硫酸钙稳定时间最长,达到120 min。表征结果证明了CaC2O4·H2O完全包覆半水硫酸钙,其作用机制是由于草酸钠在水中电离出C2O42-与Ca2+发生沉淀反应,在半水硫酸钙表面生成CaC2O4·H2O沉淀,从而提高了半水硫酸钙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徐卫  崔鹏  窦焰 《安徽化工》2021,47(6):48-51,54
以哌嗪(PZ)、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为原料,以水为溶剂,PZ先与EO反应后中间产物再与PO反应合成1-(2-羟乙基)-4-(2-羟丙基)哌嗪基复合胺脱硫剂.在PZ初始浓度为0.1 g/mL H2O,PZ:EO:PO摩尔比为1:0.8:1.2,PZ与EO、PO的反应温度分别为35℃、25℃,中间产物与PO在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优化条件下,所得复合胺脱硫剂成分为1-(2-羟乙基)-4-(2-羟丙基)哌嗪、N,N′-二(2-羟丙基)哌嗪、N-(2-羟乙基)哌嗪、N-(2-羟丙基)哌嗪、N,N′-二(2-羟乙基)哌嗪、N-(1-甲基-2-羟乙基)哌嗪和哌嗪,其对气体SO2的饱和吸收量为0.7218 mol/mol,解吸率为98.37%.  相似文献   
16.
刘同海  窦焰  方羊  崔鹏  沈浩  郑之银  刘荣 《化工学报》2016,67(Z1):296-301
采用CaHPO4·2H2O-H2SO4-H3PO4-H2O体系模拟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以磷矿浆成分为依据,在单因素条件下分别研究Al3+、Na+和Mg2+对结晶和CaSO4·2H2O水洗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Al3+有利于CaSO4·2H2O晶体粒径增加;添加Na+使得0.9% Na2O含量的Na+引起CaSO4·2H2O晶体团聚,有利于水洗;Mg2+增加溶液黏度,严重影响晶体生长和水洗速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aSO4·2H2O进行表征,发现其晶体生长符合非完整光滑突变界面模型,杂质离子影响反应速率和晶面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收集磷酸生产过程中的磷酸浸提料浆,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正己烷溶解得到溶液,水洗脱除可溶性磷酸及盐类后得到固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判断小分子有机物组成及着色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表征手段,对水洗后固体样品进行鉴定,确定磷酸浸提料浆中着色物质的组成;利用热重和红外光谱对有机质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存在状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磷酸浸提料浆中主要着色物质为二硫化铁与有机质组成的复合体,其赋存状态为有机质不完全包裹二硫化铁的形式,其中二硫化铁质量分数为10.70%(以铁元素计),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39%(以湿基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