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碳酸化动力学研究确定Mg(OH)2中残余氯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学良  汤集刚 《化学试剂》1996,18(3):144-146
通过碳酸化反应对Mg(OH)2中残余氯的溶出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两种显著不同的表观活化能,可定量、简便地确定杂质氯的存在形式,为氯化镁溶液通氨法生产试剂级Mg(OH)2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一种制备高纯度三偏磷酸钠的方法,给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作为磷酸化试剂用于制备Vc聚磷酸酯,制备出了高质量的Vc聚磷酸酯。  相似文献   
53.
水热条件对PbTiO3纳米晶粒径和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水醋酸铅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一系列钛酸铅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钛酸铅粉末的粒径和形貌取决于水热合成的工艺条件。可以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制备具有不同特性的钛酸铅。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温度降低,粉体的粒径将减小。碱度降低能使粉体的粒径显著减小。随着铅钛摩尔比增加,粉体的粒径减小,且能使粉体的分散性得到改善。当[Pb]/[Ti]=1.5,[NaOH]=1.0 mol/L时,在533K反应8h所得样品为纳米级纯四方相钛酸铅。  相似文献   
54.
L-抗坏血酸-2-聚磷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越  李小云  侯钰  翟学良 《精细化工》2000,17(5):263-264,283
研究了L 抗坏血酸与磷酸化试剂在水介质中制备L 抗坏血酸 2 一聚磷酸酯和L 抗坏血酸 2 三聚磷酸酯 ,当n(L 抗坏血酸 )∶n(三偏磷酸钠 )∶n(催化剂 ) =1 .0 0 0∶1 2 0 0∶0 1 50、溶液pH值为 8时 ,L 抗坏血酸 2 三聚磷酸酯的收率为 71 34% ,Vc效价为 32 1 0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可同时给动物补充钙和磷。  相似文献   
55.
张越  翟学良 《精细化工》1998,15(2):38-40
由苯胺、二硫化碳和硫磺合成的粗M直接同吗啉和次氯酸钠反应合成促进剂NOBS,节省了精制粗M所需的设备,避免了粗M精制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最适宜反应条件为:粗M、吗啉和次氯酸钠的摩尔比为1∶2∶2,反应温度为35~85℃,反应时间为5~6h。在最适宜反应条件下,收率可达841%(以粗M中含纯M的量计算)。NOBS熔点为80~86℃。  相似文献   
56.
电镜在BaTiO3晶相转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钡是重要的铁电、压电陶瓷材料,主要用来生产高介电的陶瓷电容器等电子元件.近年来人们对该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物理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如水热法等[1].目前由水热法合成电性能优异的四方相钛酸钡最引人注目,先后有人报导了在较为温和的水热条件下用不同的钡源与钛源制备出四方相BaTiO3[2,3].也有人研究了原料的钛钡比对产物晶相的影响.但关于钛酸钡从立方相到四方相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还较少见,而该方面的研究对产物电学性质的控制及工艺条件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以Ba(OH)2和 Ti(OC4H9) 为原料,辅以无机矿化剂OH-,用水热法制得含量较高的四方相钛酸钡,采用电子显微方法结合其它必要的手段,初步探讨了水热条件对产物晶相的影响及晶相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57.
稀土掺杂钛酸铅系陶瓷是一类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其表面形貌及粒径对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水热法,以三水合乙酸铅和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镧掺杂量不同的钛酸铅粉体,利用XRD、SEM、EDS、LPA等手段对粉体的物相、表面形貌及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制得的粉体中只有极少的镧(Ⅲ)取代铅(Ⅱ)进入晶格,大部分则以氢氧化镧的形式存在于晶粒间界处或被吸附在颗粒表面。未进入晶格的镧使晶粒产生择优取向,生长成棒状。粉体的粒径也因镧的引入而发生规律性变化。随着镧掺杂量的增加,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掺杂量x=0.05时出现临界点。  相似文献   
58.
作为功能材料 ,钛酸铅陶瓷具有居里点高(76 3K)、相对介电常数小 (2 0 0 )、热电系数大 (6 0×10 -8c (cm2 ·K) )等优点。但由于其四方矫顽场大 ,成为陶瓷的晶界能高 ,使它在退火过程中经过居里点时容易产生微裂纹 ,而使其应用受限。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改进合成方法来减少钛酸铅粉体的晶粒尺寸 ,以降低内应力 ;另一是掺杂改性 ,镧改性是其中研究的重点之一[1] 。1 实验方法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铅、氯化镧为原料 ,利用水热法 ,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钛酸铅 [PbTiO3 ,简称PT]及钛酸铅镧 [(Pb1-3x 2 Lax)TiO3 …  相似文献   
59.
卤水-氨法制备碱式氯化镁纤维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状碱式氯化镁是制备优良纤维状阻燃剂氢氧化镁或氧化镁晶须的重要中间体,它的结晶质量,微观内应变的大小等因素,对后续产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制得结晶性能好、长径比大的纤维状氢氧化镁和MgO晶须,首枯条件是制得长径比大、结晶较完美的纤维状碱式氯化镁。我们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其微观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钛酸铅系电子陶瓷及粉体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钛酸铅系电子陶瓷及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讨论了水热法和溶胶一凝胶法的制备原理及影响产物性能的因素。为钛酸铅系功能陶瓷及材料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用最新方法制备超纯、超细粉体,以先进技术指导合成降低反应温度并制备出功能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