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22篇 |
金属工艺 | 43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9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一、有色金属标准化发展历程 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几十年来,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和军工材料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3.
74.
75.
针对传统机器人越障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本实验室设计的一种具有跳跃能力的自平衡两轮机器人,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两轮机器人最大可控角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弹跳准备阶段的模糊滑模控制器,实现对机器人摆角与移动速度的控制.对机器人在起跳阶段做了动力学分析,对机器人在腾空阶段的运动做了动力学分析,同时根据障碍物外形,对其越障运动做了轨迹规划.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验证了所建立的跳跃越障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TP2铜管坯水平连铸表面裂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光谱分析仪、测氧仪、扫描电镜对水平连铸TP2铜管坯裂纹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主要位于管坯上部,沿圆周方向分布,裂纹属于热裂纹,沿晶界开裂;裂纹断口严重氧化,氧含量为3.15%,裂纹长度为5~15mm,裂纹深度为0.1~1.5mm。控制冷却水的水压和流量、增加牵引速度可以减少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77.
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影响零部件的综合性能,而半固态成形的特性易引起零部件不同部位显微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改善半固态组织均匀性是获得性能优异成形件的关键。本文设计四种零件壁厚,研究零件壁厚对流变成形件显微组织均匀性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壁厚CuSn10P1合金半固态挤压铸件的显微组织均由α-Cu相、δ-Cu41Sn11相、β′-Cu13.7Sn相和Cu3P相四种相构成,随着壁厚的减小,CuSn10P1合金半固态浆料充型时固液两相协同变形能力变差,导致了显微组织沿充型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晶间组织(α+δ+Cu3P)逐渐呈大面积网状或者长条状且团簇聚集分布不均;初生α-Cu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其中10mm壁厚铸件初生α-Cu晶粒最为细小。随着壁厚减小,CuSn10P1合金半固态挤压铸件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壁厚为10 mm时性能最佳,分别为445.7 MPa和37.78 %,这主要归功于其组织均匀化、固溶强化效应和细晶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单向拉伸实验研究温热条件下挤压态AZ31镁合金板材5个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结果表明:挤压态镁合金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170℃时,各向异性最明显,随着拉伸方向与挤压方向所呈角度的增大,抗拉强度从217 MPa增大到271 MPa,屈服强度却从174 MPa减小到71 MPa。镁合金在温热条件下变形机制为{1012}拉伸孪生、{1011}压缩孪生和{0001}基面滑移;沿着不同角度拉伸时,变形机制有所不同。拉伸方向与挤压方向的角度小于45°时,挤压态镁合金表现为微孔聚集型的韧性断裂;且随着角度的增大,表现为韧-脆混合断裂,其中角度为67.5°时,镁合金以解理方式断裂。 相似文献
80.
数据库大数据量存储结构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而业务数据库性能水平却显得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在电力系统营销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解决数据量庞大而数据库效率较低的一种解决办法,即通过分析数据流向、数据访问特点、数据量、数据增长量和数据生命周期,对数据进行分类,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的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