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4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4篇 |
综合类 | 91篇 |
化学工业 | 127篇 |
金属工艺 | 161篇 |
机械仪表 | 86篇 |
建筑科学 | 72篇 |
矿业工程 | 50篇 |
能源动力 | 23篇 |
轻工业 | 78篇 |
水利工程 | 65篇 |
石油天然气 | 163篇 |
武器工业 | 26篇 |
无线电 | 13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5篇 |
冶金工业 | 25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红外光学衍射限和红外探测器的局限,得到的红外图像噪声相对偏大,分辨率偏低。对红外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但同时又会增强背景噪声。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稀疏编码的红外显著区域超分重建算法,将超分重建和显著度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目标分辨率并降低背景噪声。首先采用双层卷积提取图像特征,并自适应选择图像信息熵较大的图像块用于训练联合字典。然后利用稀疏特征计算显著度获取显著区域,再将显著区域用训练好的字典进行超分辨重建,与目标无关的背景区域采用高斯滤波。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重建算法在同等条件下重建效果优于重建模型ScSR和SRCNN,图像信噪比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便捷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微博活跃用户多,信息发布方式多、方便快捷,信息传播快速,范围广,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微博博主对信息传播起着决定作用,而其在网上的影响力对其传播有很大影响。在消息的传播分析以及用户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力评估体系。该系统利用实例提供的数据,通过AHP方法,可计算出用户的影响力并排名,比较合理地体现了用户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分子层面的认识与控制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油气田开发领域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分子模拟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认识,首次提出了分子采油(分子采气)的概念,并对其内涵、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国内外其他学者在表面活性剂驱油、聚合物驱油及CO2-EOR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分子采油的内涵。依靠以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为代表的分子模拟技术,结合以色谱、光谱、质谱与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现代实验技术,从分子层面深化认识稠油致黏机制和降黏机理,阐明油气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解吸附及滑移特征,提出了基于分子采油的新机理,设计了更具针对性的降黏剂、驱油剂、调堵剂及其他助剂材料分子结构。预计以分子模拟方法为基础的分子采油技术将在化学驱油机理、热采机理、CO2驱机理、低矿化度水驱机理、页岩油气开采机理及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机理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为油气高效开采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渤海A油田沙三下亚段的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利用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常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储层的岩石成分、孔隙类型及结构、物性特征,并从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三下亚段扇三角洲储层主要由成分成熟度低的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残余原生孔组成的混合孔,孔喉结构表现为微细-细特征,属于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活动等。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环境控制了砂岩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物性较好。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有机酸对长石、岩屑的溶蚀造成了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异常高压的形成减弱了压实作用的强度,促进了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构造活动形成的断层附近裂缝发育,有助于改善储层物性。综合分析认为,水动力较强的原始沉积环境、后期溶蚀改造及裂缝发育是相对高孔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升级产品质量,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80万t/a催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采用美国雅保公司生产的KF 767-1.3 Q,KF 860-1.3 Q和Nebula 20催化剂,生产满足国Ⅳ、国Ⅴ要求的精制柴油。运行结果表明:在加工量为80 t/h,反应进料温度265℃,反应入口压力7.66 MPa,总温升103℃,新氢流量达到15 000 m3/h的条件下,精制柴油含硫量低于40μg/g,可达到国Ⅳ要求。将装置反应入口温度从265℃提高至270℃,在反应器入口氢分压6.95 MPa,体积空速1.9 h-1的条件下,精制柴油含硫量为1.8~4.5μg/g,可满足国Ⅴ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第 37届剑桥能源周的基本共识:今后一个时期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油气仍是未来能源主角,但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将继续引领化石能源发展,亚洲是需求增长主力;技术和管理创新对能源行业将产生巨大的颠覆性影响;石油公司将优化资产组合,加强战略合作;全球海上及深水油气业务将触底反弹;能源地缘政治态势恶化,对油气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美国提出"能源新现实主义"命题与发展等。建议我国石油公司加强能源转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转型战略;加强传统领域技术创新与跨领域技术创新的融合;加强对美国"能源新现实主义"政策以及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抓住当前LNG买方市场机遇,择机签订LNG长贸合同。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有超级含油气盆地之称,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开发对象复杂,气藏类型多且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水侵活跃、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天然气提高采收率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系统剖析了四川盆地常规气藏特点和提高采收率难点,回顾了发展历程,梳理了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6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统筹、全生产系统协同”提高采收率核心理念;(2)创立了以“早期评价与部署,储量刻画与动用,水侵诊断与治理,工艺配套与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全生命周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3)建立了地质与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等多专业协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4)随着盆地开发重心逐步向超深层复杂岩性气藏、非常规气藏等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领域转移,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包括超深层气藏薄储层精细描述、多重介质跨尺度数值模拟、超深特殊工艺井排水采气、非常规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等多个方面。结论认为,60余年来不断丰富完善和形成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