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3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微波加热法快速测定辣椒中的水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思前  范超  陈明  肖琳  胡冰 《食品科技》2006,31(1):109-110
利用微波加热法测定辣椒中的水分。研究表明,将微波功率调到500W,辣椒样品取5g,加热时间5min,所测定的辣椒中的水分与恒重干燥法测得的水分完全一致,而速度却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42.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气相色谱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本软件在原有气相色谱教学仿真软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设计与修改,针对分离条件选择及定量分析等方面开发了不同的模拟实验类型,供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共聚氯醇橡胶/NBR为覆盖胶原料,11支纱棉布浸胶为带坯制备了一种新型耐腐蚀传送带。实验表明:最优覆盖胶配方为:二元共聚氯醇橡胶/NBR(50/50)的共混胶100;炭黑N330 10;硫化剂NA-225;防老剂RD 1;促进剂DM 0.25;四氧化三铅6;硬脂酸1;最优硫化条件为:压强20KMp,时间40min,温度150℃。对样品进行耐酸碱以及有机溶剂腐蚀性测试;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制得的传送带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4.
该试验分析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发酵8种食用豆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豇豆总酚含量最高,为(5.53±0.18) mg 没食子酸当量(GAE)/g干质量;红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55±0.16) mg 芦丁当量(RE)/g干质量。发酵后绿豆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最高,分别为182.35%、27.84%;豇豆总酚含量、菜豆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为43.40%、82.13%。发酵后豌豆提取物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绿豆提取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豌豆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上升最显著,菜豆提取物下降最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极显著相关(P<0.01)。发酵对食用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为开发不同食用豆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车削板为原料,机械加工生产大孔径PTFE筛板,对筛板与车削板进行了拉伸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筛板孔距的增加,其拉伸强度、拉伸屈服应力及拉伸断裂应力均提高;随筛板孔径的增大,其拉伸强度、拉伸屈服应力及拉伸断裂应力均降低。试验发现,厚度为0.40mm、孔型(孔径×孔距)为1.5mm×1.5mm及厚度为0.50mm、孔型为1.5mm×1.5mm及2.0mm×2.0mm三种型号筛板的拉伸性能优良,透氨性能好,适合oce655、oce642S、Admiral AD及QU和DH-9916B型等多种型号的高速晒图机使用。  相似文献   
46.
使用两步法,以环丁烷四甲酸二酐(CBDA)为二酐,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4,4′-亚甲基双(2-乙基)苯胺(M-OEA)、4,4′-亚甲基双(2,6-二乙基苯胺)(M-DEA)、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DABA)、4,4′-二氨基-2,2′-二甲基-1,1′-联苯(M-Tol)合成一系列浅色透明的聚酰亚胺。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静态热机械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已亚胺化完全,整体为无定形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可达259.18℃,初始分解温度在450℃以上,800℃的质量残留率最高为58.98%,热膨胀系数(CTE)最低为22.31×10-6-1,断裂伸长率在2.21%~10.62%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薄膜在450 nm处的紫外光透过率最高可达89.07%。  相似文献   
47.
采用两步法,以双环[2.2.1]庚烷二甲胺异构体混合物(NBDA)、2,6-二氨基甲苯(2,6-DAT)、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不同比例二胺的浅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静态热机械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已经亚胺化完全,整体为无定型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2,6-DA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268.46℃,热失重初始分解温度均在485℃以上,800℃残炭率最高为52.62%;在50~100℃温度范围内,热膨胀系数(CTE)最低为9.96×10-6/℃,断裂伸长率在5.08%~8.26%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薄膜在450 nm处的紫外透过率最高可达86.03%。  相似文献   
48.
分别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SDBS/PVA)、吐温20和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3种不同的乳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材料为核、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壳的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相变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较为粗糙;与SDBS/PVA复配乳化剂相比,以非离子型乳化剂吐温20和OP-10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粒径较小;当采用吐温20为乳化剂时,所得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熔融焓高达139.2J/g,囊芯含量为69.5%;由于DS本身的蒸发温度较高加上进一步的封装,所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其耐热温度可达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