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2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20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82.
为了提高Fe3O4的催化活性, 制备了磁性CeO2/Fe3O4复合纳米粒子, 构成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 催化降解水环境中的氧氟沙星抗生素。研究了CeO2含量、H2O2浓度、pH等因素对CeO2/Fe3O4非均相催化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溶出铁离子测定、动力学拟合等方式对反应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CeO2/Fe3O4较Fe3O4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 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CeO2含量、H2O2浓度和溶液酸度的增加而提高, 当H2O2浓度为100 mmol/L 以及pH为3时, CeO2/Fe3O4(摩尔比=0.780)-H2O2体系催化降解氧氟沙星的效果最佳。CeO2/Fe3O4体系催化降解氧氟沙星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反应机理主要为催化剂表面的催化反应, 同时CeO2产生氧空位的电子转移对Fe3O4的催化反应起到协同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麦粒中筛选到一株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菌7D3-2,该菌株对ZEN的降解能力高达95%;通过对7D3-2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gyr A基因系统进化发育地位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研究了初始p 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ZEN初始质量浓度等环境条件对7D3-2降解ZEN的影响,结果表明:7D3-2降解ZEN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0;当接种量小于10%时,7D3-2对ZEN的降解率与接种量成正比;ZEN质量浓度在1.0~25.0 mg/L范围内,7D3-2对ZEN的降解差异不显著,当ZEN质量浓度大于25.0 mg/L时,ZEN降解率与ZEN初始质量浓度成反比,但是ZEN被降解的绝对量与其ZEN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降解物质的定域实验结果显示:7D3-2中降解ZEN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外。7D3-2不仅对培养液中的ZEN具有降解效果,也能很好地降解玉米粉中的ZEN。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ZEN降解菌种质资源库,在粮食和饲料的ZEN生物脱毒方面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莲藕酶促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莲藕的酶促褐变,包括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莲藕中酚类物质的分布以及不同贮存条件PPO和POD的活性,总酚含量和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基于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广东省龙川市和连山市种植的“19香”乳熟期籽粒胚乳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技术挖掘香气物质形成的相关基因,探讨产地对香稻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香”异地种植后其挥发性物质含量发生变化,其中有14个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达显著差异。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对香气物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转录水平上以连山组为对照,龙川组样本有56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和89个下调表达基因,且主要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代谢和多糖代谢等生物进程,差异表达基因发挥着糖基键的水解酶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此外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为显著富集通路。综上所述,不同种植环境对香稻的香气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其中乳熟期糖类代谢活动、胁迫应答相关机制可能是种植环境中调控香气物质含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