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57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从系统构成、工艺设计、运行特性等方面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高标准处理与工业利用工程进行了系统分析.该工程采用微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生产纯水供给开发区内工业企业.为了控制进水中微生物导致的反渗透膜生物污堵,再生水厂采用氯消毒作为预处理以杀灭进水中的微生物.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氯消毒预处理虽然能够有效灭活进水中的微生物,但却不能有效控制反渗透膜生物污堵.将预处理工艺改造为氯-紫外线组合消毒预处理后,反渗透膜污堵得到有效控制.反渗透系统平均进水压力由改造前的1.0 MPa降低至0.9 MPa,运行最高压力由超过1.4 MPa降低至1.2 MPa以下;化学清洗间隔由1~2个月增加至2~3个月,工艺效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吨水电耗、药耗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22.
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工艺逐渐被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但现今仍缺少相关研究的系统总结。针对以生物膜工艺为基础的深度脱氮处理工艺,重点论述了生物滤池(BF)、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流化床生物膜工艺(FBBR)三类典型工艺的运行效率、关键影响参数。研究表明,生物膜深度脱氮需要从生物膜的特征和功能、反硝化生化功能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中FBBR工艺由于填料比表面积较大、基质利用率高等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反硝化深度脱氮处理中的应用。深度反硝化脱氮工艺会受到二级出水磷浓度等的影响,因此优化深度脱氮还需结合合适的除磷方式,以寻求污水深度处理最佳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3.
地震后地表水源水系统的突发性污染,造成水中污染物种类多、微生物浓度高等,针对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开发的工艺,综述了震区水源水应急处理工艺;同时根据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污染修复技术,主要介绍了生物-生态强化修复技术,以应对地震后地表水中少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修复。  相似文献   
24.
水生植物提取液对噬菌体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水生植物的提取液对噬菌体的抑制作用,采用双层琼脂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水蓼、红蓼、芦苇、芦竹和香蒲等5种水生植物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对噬菌体T4和f2的化感作用.当提取液浓度为0.5 g/L时,水蓼叶对噬菌体T4、f2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1%、93%;水蓼茎对T4、f2的抑制率分别为65%、61%;水蓼根对T4、f2的抑制率分别为66%、100%.水蓼根对噬菌体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噬菌体T4的半效应浓度(EC50)为0.6 mg/L,对噬菌体f2的EC50为7.6 mg/L;芦竹茎对噬菌体T4和f2的EC50均为16 mg/L,香蒲叶对T4和f2的EC50分别为16 mg/L和20mg/L.可见,水蓼具有强抑制噬菌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
针对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脱氮,论述了反硝化相关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反硝化碳源投加量、反硝化动力学、污泥产率和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多级反应过程,需要从电子供体多级传递、碳源生物代谢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等角度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动力学研究需从微生物结构和工艺运行条件等各个角度开展。在实现有效反硝化脱氮的同时,应注重二次污染的控制,如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26.
前置缺氧A2O工艺增加了前置区对污泥中硝酸盐的去除,构成了系统中TN去除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昆山市北区污水处理厂为例,定量研究了系统脱氮途径和贡献。研究表明,系统总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置缺氧区和传统缺氧区,脱氮贡献分别占51%、42%;前置缺氧区硝酸盐平均去除量132kg/d,实际去除率81.5%;缺氧区反硝化不足,内回流过剩,建议内回流比控制在150%。前置缺氧区是系统脱氮的重要途径,必须权衡与缺氧区脱氮的关系以保证出水TN达标。  相似文献   
27.
再生水补充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及处理工艺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扬  胡洪营  陆韵  吴乾元  时孝磊 《给水排水》2012,38(10):119-122
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补充饮用水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保障健康安全是再生水补充饮用水的关键.其水质常规指标难以满足健康安全要求,还需关注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严格的水质标准以保障再生水安全性和公众健康.目前,再生水补充饮用水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成功应用,且范围逐渐扩大,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再生水工艺也从早期的二级处理后增加单一消毒工艺发展为双膜工艺(微滤/超滤—反渗透)和高级氧化工艺的组合.再生水补充饮用水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深入研究新兴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和高风险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机制和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污水水质对消毒产生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发光细菌法考察了氯化/脱氯消毒过程中污水水质对消毒产生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为准确客观地作出评价,首先应将不同加氯方式分开考虑;作为有毒副产物前体有机物的表征指标,UV254优于DOC,而DOC又优于COD;UV254值与有毒副产物前体物数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温度为20℃、消毒时间为30min、pH值为7.0的标准消毒条件下,当有效氯投量为10和50mg/L时,可以预测出峰点前加氯消毒后污水急性毒性增量(以Zn^2 浓度表示)。  相似文献   
29.
水解-光合细菌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马跃  胡洪营  何亚明 《给水排水》2003,29(11):45-49
通过光合细菌的基础试验 ,确定其生长曲线 ,通过水解菌的基础试验 ,确定其处理染料的最佳污泥浓度为 12g/L ,pH为 6 5 ,驯化染料为酸性红G。并对光合细菌法和水解 -光合细菌法两工艺进行比较 ,前者COD去除率仅为 33 4 %,后者COD去除率为 76 %。  相似文献   
30.
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 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兼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