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2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14篇 |
金属工艺 | 38篇 |
机械仪表 | 16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14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19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3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行波差动保护在原理上具有灵敏可靠及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而且不受分布电容电流、母线结构、过渡电阻、电流互感器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但传统的行波差动保护要求实时传送所有高速采样数据,目前的通信手段难以胜任;若降低采样频率,则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将会降低。文中在对行波的小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差动保护原理和算法。新的保护仅利用行波故障信息中的关键信息——行波波头信息,显著减少了数据通信量,使之能够适应现有的通信手段,同时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分析和仿真表明该保护动作快速、灵敏、可靠,可作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主保护。 相似文献
22.
同塔双回线的并联电抗器补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适用于同塔双回线的并联电抗器补偿方案,解决了传统的两回线独立补偿方式下存在的补偿度受限,跨线故障时跳开相恢复电压很高,不利于潜供电弧熄灭等问题.研究了传统补偿方式下的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及中性点小电抗大小的取值范围及选择方法.基于对线路恢复电压的分析,提出了双回线综合补偿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提出的补偿方式可以实现理想补偿度的选择,并且在各种故障类型下都能起到显著降低线路跳开相的恢复电压和加速电弧熄灭的作用,有利于成功实现重合闸.给出了各种补偿方式下并联电抗器参数选择方法和中性点小电抗的最大耐受电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苏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Z1):45-50
传统分相式差动保护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时,很大的分布电容电流导致其灵敏度和可靠性严重下降.利用模分量构成的模分量差动保护从原理上能根本消除分布电容电流的不利影响.该文对模分量差动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动作性能基本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性,并且具有准确的选相动作能力,较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和抗CT饱和能力.通过对晋东南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进行大量的EMTDC仿真,验证该保护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设备在甘肃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情况。针对不同时期建设的通信电路中PCM设备软、硬件版本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统一的升级改造,并实现了设备互联组网,提高了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文中针对Montgomery模乘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采用了一种理想的适合于硬件实现的Montgomery算法。根据此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动阵列结构,有效降低了芯片的面积,提高了模乘的运算速度。基于CMOS的0.6um工艺下,模乘器VLSI实现共用9k个等效门,最高工作时钟频率可达100MHz,完成1024位Montgomery模乘约需4295个时钟周期。 相似文献
27.
28.
29.
随着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化学镀金工艺日益受到重视,仁寿命短、稳定性差和由此产生的成本负担严重制约着化学镀金工艺的报广[1]。我厂许多盲孔零件要求镀金,用电镀工艺很难达到要求。为满足生产,笔者通过试验,在铜件化学还原法镀金工艺的基础上[2]添加S-11稳定剂,取得了良好效果。稳定剂由含-NH2基团的有机物和给合物两部分组成。该工艺实际生产一年以上未见分解,其作用机理尚在研究中。配方如下:氰化金钾2g/I。氯化按758/L柠檬酸钠SOg/I。次亚磷酸钠10g/L稳定剂S-11ZOmL/I,pH‘7、8温度95C工艺流程去油一水洗…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