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常规低分子量疏水缔合聚合物疏水单体含量高、疏水性与缔合作用强,驱油中存在吸附滞留量大、注入压力高等问题。研究了具有低疏水单体含量、超高分子量特征的缔合聚合物(AP-P5)溶液的渗流及驱油特征,并与强疏水性聚合物(HAPAM)和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疏水性的减弱,AP-P5的表观黏度、注入压力、阻力系数(Fr)、残余阻力系数(Frr)和动态滞留量均明显小于HAPAM,但仍高于HPAM。在极差为10.0的非均质模型中,HAPAM和AP-P5能同时进入高、低渗透层,表现出一定的调剖能力,而HPAM主要分布在高渗层中,很少进入低渗层,剖面调整能力较前者弱。由于AP-P5疏水性减弱、动态滞留量降低、运移能力增强,聚合物驱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得以改善,均质模型中的驱油效率增幅高于HAPAM,但仍低于HPAM。仅从增大驱油效率的角度,应进一步降低聚合物疏水性。非均质模型中,AP-P5兼顾了剖面调整与吸附滞留量的降低,其采收率增幅高于HAPAM和HPAM。  相似文献   
12.
化学驱产出液处理一直是困扰渤海Z油田的难题。针对使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Z油田,开展破乳剂、反相破乳剂及清水剂的筛选及评价,并开展各类药剂的浓度梯度实验,从而优化筛选出适合该油田的产出液处理药剂,并确定各类药剂的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在与现场工况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以脱水速率、油水界面情况、油中含水、脱出水水质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脱水效果较好的PRJ-3破乳剂,其最佳加药浓度为110mg/L;优选出性能较好的反相破乳剂FPR-1和FPR-7,它们与破乳剂PRJ-3有良好的协同性,最佳加药浓度为300mg/L;筛选出具有良好净水效果的清水剂QSJ-1、QSJ-2和QSJ-3,且当净水剂加入浓度为200mg/L时即可发挥较好的清水效果,能较好地净化C平台斜板除油器前的生产污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L油田弱凝胶驱后中低渗储层出现的堵塞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分析注入井堵塞物有效成分,并结合国内外物理、化学解堵工艺,开展中低渗层解堵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油田弱凝胶注入井堵塞物成分主要为水和聚合物凝胶,描电镜成像显示堵塞物为具有一定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凝胶包裹黏土颗粒和无机晶核形成的复杂结构.采用电加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渤海油田稳产3 000×104t主题的提出,以化学驱为主的三次采油技术在海上油田的高产稳产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部分水解的HPAM型聚合物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稳定性差、在溶液配注过程中黏度保留率低等因素都影响了聚合物其黏弹性提高驱油效果的实现。本文将两种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代号为KY-S、KY-K)与海上在用聚合物开展了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X油田高温高盐条件下,新型聚合物KY-S比现场在用SZ1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黏度稳定性及耐温性能;经90 d老化后,KY-S黏度保留率为37.8%,而LD2聚合物黏度保留率为29.1%,SZ1聚合物黏度保留率仅为27.4%;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新型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伸展性好,具备良好抗盐性能。同等条件下室内驱油实验时新型聚合物的驱油效率比现场在用聚合物驱油效率高2.5%。  相似文献   
15.
受平台寿命的限制,海上油田开发周期较短,油田早期注聚是海上油田一项不可忽略的探索技术.目前,渤海油田已实施了 3个注聚油田、44 口注聚井的注聚规模,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Z油田在早期注聚之后又面临井网加密的需求,在原来的注聚井排中穿插了注水井,使地层中出现了水聚干扰态势,生产井端也出现了含水回升现象.本研究借助油藏工程的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模拟了该油田通过加密井网、缩小井距,从而在注聚后期改反九点井网为排状井网的全生产过程,再现了该油田二元复合驱后期水驱干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井网加密后水聚干扰形成的机理,设计并优选了能够改善水聚干扰现象的多种方案.最终得出了水聚干扰前缘的驱动方式及水聚干扰机理,并优选出改善水聚干扰效果最好的排状注聚及排内交替注入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综述了智能纳米驱油体系作为驱油剂的基本特性与矿场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制、纳米颗粒改性方法及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上的应用.智能纳米驱油体系因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润湿特性、表面效应、乳化原油特性以及独有的热、力、化学等属性,可以适应不同油藏的特殊储层要求,使其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渤海油田注水井在注水过程中普遍存在储层堵塞,导致注入压力高,注水量达不到配注要求。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存在的问题,经过室内实验,研发出了一种新型BDF–01多效复合酸液体系,该体系在渤海油田3口注水井中采用单步法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酸化后视吸水指数是酸化前的1.9~3.8倍,取得了良好的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9.
渤海S油田属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自化学驱以来一直单一聚合物段塞注入,较易出现剖面反转,即注入液沿高渗层突进,而低渗层动用程度较低的现象,一旦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含水将快速回升,导致聚驱有效期变短.针对以上问题,优选与聚驱油田油藏相匹配的普通聚合物、界面活性聚合物体系、速溶凝胶体系分别与增粘型粘弹颗粒相组合形成3套复合增效体系,并开展增粘性粘弹颗粒与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静态性能评价、调堵性能评价及驱油实验研究.驱油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增效体系的驱油效果,特在聚驱增效体系之前注入弱凝胶调剖段塞,形成调剖+增效的组合提效方法,形成适合海上注聚油田的复合增效组合调驱技术体系.最后优选出性能较优的粘弹颗粒P4,并以此为主剂复配形成的3套复合增效体系;经考察3套复合体系的静态性能及调堵性能,均满足目标油田调驱要求;AP-P4增效体系、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界面活性聚合物增效体系3套复合增效体系的驱油效率均较高,相对聚驱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85%、10.58%和12.61%.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渤海油田化学驱产出液的产水水质,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以抗污染型陶瓷基功能膜材料为核心的水处理一体化装备技术。该技术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过滤精度更高,能最大限度去除污水中乳化油、悬浮物、细菌等物质,产出水水质由C2级提高到A1级;同时,处理含油污水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和适应性,对改善海上含聚污水的水质以及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具备在海上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