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23篇 |
免费 | 597篇 |
国内免费 | 4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03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912篇 |
化学工业 | 1230篇 |
金属工艺 | 551篇 |
机械仪表 | 744篇 |
建筑科学 | 1229篇 |
矿业工程 | 642篇 |
能源动力 | 235篇 |
轻工业 | 1108篇 |
水利工程 | 727篇 |
石油天然气 | 663篇 |
武器工业 | 186篇 |
无线电 | 11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72篇 |
冶金工业 | 389篇 |
原子能技术 | 120篇 |
自动化技术 | 1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66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369篇 |
2020年 | 288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225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867篇 |
2013年 | 519篇 |
2012年 | 542篇 |
2011年 | 539篇 |
2010年 | 547篇 |
2009年 | 544篇 |
2008年 | 503篇 |
2007年 | 662篇 |
2006年 | 581篇 |
2005年 | 576篇 |
2004年 | 513篇 |
2003年 | 444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326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342篇 |
1998年 | 286篇 |
1997年 | 256篇 |
1996年 | 238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配合物[Pd(dmphen)CO3]·H2O(dmphen是2,9-二甲基-1,10-菲咯啉)已合成和表征。钯配合物是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元素分析、红外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本文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进行了光催化反应对其进行降解,测评了[Pd(dmphen)CO3]·H2O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300 W氙灯光源照射下,该配合物对亚甲基蓝光的催化降解有一定效果,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率由时间和Pd配合物的参与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992.
将AZ31镁合金在NaOH、Na2SiO3和Na2B4O7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考察了乙二胺四乙酸添加剂对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阳极氧化膜形貌,用X-射线衍射和自带能谱仪对膜层的相组织和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用交流阻抗测试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由Mg O组成,膜层中出现了乙二胺四乙酸的特征元素C和N,Mg Si O3的衍射峰受到抑制。阳极氧化过程中的起弧电压随乙二胺四乙酸含量的增加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乙二胺四乙酸含量的增加,膜层耐蚀性先提高后降低。乙二胺四乙酸质量浓度为7.5 g/L时氧化膜具有最大的阻抗,最优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微泡吸收技术是将有机废气在吸收剂中分散为尺寸微米量级的微气泡, 利用微气泡气液接触面积大、传质迅速等优点实现有机废气吸收处理的方法。本文以水为吸收剂, 采用孔径3~4μm 的多孔微孔板形成废气微气泡, 利用微泡吸收技术从空气-丙酮废气中吸收丙酮。利用高速摄影方法对不同条件下微气泡的直径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丙酮的吸收效果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微气泡的平均直径降低而数量增加;随着水中丙酮浓度的提高, 微气泡平均直径逐渐降低, 数量增加。当丙酮体积分数在1%~3%范围、表观气速为10.2m/s时, 采用孔径3~4μm的多孔微孔板能产生直径为300~700μm微气泡。表观气速和废气中丙酮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影响丙酮的吸收率;一定表观气速下, 吸收率随废气中丙酮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空气-丙酮混合气体中丙酮质量浓度为1.56×10-3kg/m3和表观气速为10.2m/s时, 吸收率达77.16%。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性能,通过力学实验、质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分别研究了共混物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0、70/30、50/50、30/70、0/100(质量比,下同)的PPC/PLA共混物光照56d时质量损失率为34.89%、40.50%、39.38%、29.6%和6.24%,共混物在14d时几乎损失所有的力学性能;光照56d后PPC和50/50的PPC/PLA共混物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和孔洞,而PLA表面没有变化,光照时间越长,共混物表面越粗糙,降解程度越大;共混物的羟基指数(HI)和羰基指数(CI)在前21d不断增大,其中前14d比较明显;共混物在光照56d后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性指数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共混物失重5%的热分解温度(T-5%)和最大速率失重温度(TP)提高,而PPC的TP却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建立纤溶酶原饼环区 5 (Humanplasminogenkringle 5 ,hPK 5 )蛋白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体系 ,为高密度发酵创造条件。方法 观察一级、二级种子的生长状态 ,比较表达hPK 5蛋白的 4种重组工程菌株在相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选出首选发酵种子 ;对其培养时间、诱导时间、培养基种类、pH等条件进行优化 ;并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SDS PAGE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 ,JM10 9 pBV2 2 0 hPK 5 (简称JP5 )是获取hPK 5蛋白的首选工程菌株 ,其最佳表达条件是LB培养基 (pH 7.4、溶解氧充足 )、30℃培养 3h、4 2℃诱导 6h。在此条件下 ,JP5表达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8%左右。结论 为高密度发酵获取hPK 5蛋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