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78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47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法快速检测细胞IL-1β、IL-8的分泌量,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表明: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川赤芍根提取物能显著抑制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IL-8 (p<0.01)。从川赤芍根提取物中提取的川赤芍总苷,在相同浓度下对炎症因子IL-1β抑制率提高了20%。川赤芍总苷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64%,26.3%,1.17%。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且对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抑制效果显著(p<0.01)。此外,芍药苷还能降低C.acnes刺激引起的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综上所述,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改善C.acnes引起的皮肤炎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以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超临界萃取仪提取牡丹籽中的油脂,分析了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最高提取率为27.11%,并且利用GC-MS对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  相似文献   
13.
以牡丹籽为原料制备植物源生物活性肽,本实验分别以水解度和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实验,研究最佳酶解工艺,牡丹籽酶解液的水解度最优值固定在18.16%,其最优条件为:料水比1:5.4;加酶量7.9%;酶解时间5h;蛋白含量最优值固定在27.71mg/mL,其最优条件为:料水比1:7.7;加酶量5.3%;酶解时间3.2h;而后选用以水解度为指标的最佳酶解条件制备酶解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牡丹籽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平均分子量为1210.83,占酶解产物的99.03%.  相似文献   
14.
平菇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保湿功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鲜平菇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80℃,pH 8.0,提取时间4 h,最优产品得率2.84%;并采用结晶紫分光光度法、体内测水合率和水分散失率法、体外测水分散失率法证明了平菇多糖具有抗氧化和保湿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薄荷醇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以β-环糊精为包合壁材,制备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角饱和水溶液法翩备薄荷醇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包合物薄荷醇量,并计算了薄荷醇的包合率。结果:以包合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表明薄荷醇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o.反应温度5O℃.反应时间2小时.在此条件下.表面薄荷醇量最低且包合率最大。结论: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潘禹  祝钧  何聪芬  董银卯 《化学世界》2012,53(1):56-59,64
随着功效化妆品的出现,活性物质的传输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各样的传输载体应运而生。载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生产中,赋予了化妆品优异性能。简要介绍了化妆品功效成分传递技术及其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新型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纳米微粒、传递体等五种化妆品传递载体。  相似文献   
17.
苹果膳食纤维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苹果渣经过热处理、酸碱处理、挤压处理后,对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得出,挤压处理使苹果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大豆萌发过程中具有护肤功效的异黄酮、皂苷、多糖及烟酸、VB6、VC、游离生物素4种维生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萌发能显著提高大豆中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萌发72 h时,总异黄酮、异黄酮苷元、皂苷、还原性多糖、烟酸、游离生物素的质量分数均达到较高水平,比未发芽大豆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40%,192%,6.87%,133.3%,50.4%,75.3%。利用大豆萌发过程可有效提高自身生物学效应,并为发芽大豆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间苯二酚和水杨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间苯二酚和水杨酸。色谱条件:Kromasil C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氢铵缓冲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间苯二酚和水杨酸均在0.5~150μg/mL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7和0.999 8),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A=12 420ρ-6 301和A=15 500ρ-8 810,回收率在95.9%~103.5%,RSD为0.61%~0.88%。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某些天然植物成分的防晒机理及应用。主要介绍了黄芩、黄连、槐米、汉麻、茶叶、薏苡仁、甘草、葡萄籽和枸杞子等植物中的防晒成分在吸收紫外线、清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产生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当前天然植物防晒成分的萃取方法、应用研究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