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2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阐述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危险性模糊评价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系数分析.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风机频率与瓦斯浓度的线性函数关系式,以此函数为基础,利用V4.0 STEP 7 Micro-WIN SP9等软件和变频器、风机、传感器等硬件设计了风机变频稀释超限瓦斯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矿井巷道瓦斯浓度超限情况,可动态调控风机风量,实现快速高效地增风稀释巷道中浓度超限的瓦斯,对提高矿井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FCMC—3000旋流微泡浮选柱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阐述了FCMC-3000旋流微泡浮选柱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硬件和软件系统,采用两点压力法,监测和控制浮选柱内液位,确立了加药量与入料流量的函数关系,编制的Windows3.X或Widows95/98应用软件实现了浮选柱的动态检测与控制,数据存贮与打印。  相似文献   
104.
ZJ20 L型钻机的新设计方案采用2台810 kW柴油机、液力偶合器、整体链条箱并车的统一驱动方案,配备节能发电机、风冷液压盘式刹车和辅助风冷电磁涡流刹车、自动送钻装置和集中控制司钻操作室、四级泥浆净化系统,模块化设计和HSE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钻机在动力匹配上实现了功率互补,满足了钻井新工艺要求,体现了国内轻型钻机的最新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新型煤矿注浆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注浆过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多种技术研发出注浆过程自动监测系统,其中利用PLC控制采集注浆参数,光纤远距离传输,vb语言开发专用通讯软件,asp.net语言进行网页开发,并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注浆现场监测视频的局域网传播,实现在办公室内对注浆过程的实时参数的监测及注浆现场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6.
煤自燃过程中自氧化加速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静态耗氧实验、热分析实验及红外光谱实验结果,结合煤低温氧化阶段的宏观耗氧放热规律及微观活性基团含量变化,对煤的化学动力自氧化加速温度进行了探讨。基于静态耗氧实验结果所得的活化能变化规律显示,随温度升高,煤氧复合的活化能逐渐减小,较高温度时出现负活化能,标志着煤氧复合反应进入自发反应阶段;利用补偿效应推导了等动力学温度点T iso的计算公式,得到实验煤样的T iso为127 ℃。在T iso附近,煤中还原性强的基团急剧减少而含氧基团快速增加;另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实验结果计算得到在T iso附近活化能达到最低。微观结构变化和宏观放热特征证实了计算所得T iso与煤自氧化加速点的相关性,认为可将等动力学温度点T iso视为煤从低温缓慢氧化进入自活化反应阶段的临界点,即自氧化加速温度点。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有效降低输送带火灾所造成的伤亡程度,对龙东煤矿西翼采区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风流短路法的输送带火灾远程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在采区分别布置6道电控气动的自动救灾门,根据井下火灾的具体情况,通过光纤环网,远程控制救灾门的开闭,灵活改变风流的方向,将有毒烟流直接导入回风巷,同时遏制灾情向工作面的扩散,达到控灾救人的目的;而在正常时期,救灾门承担过车的任务,实现自动闭锁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现有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只能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生存环境却不能使井下避险人员迅速升井,从而彻底脱离危险环境。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后有毒、有害气体迅速蔓延,并有随时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此时地面营救人员下井施救可能会产生非必要的伤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避难硐室的钻孔逃生模式,并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二矿得到了成功应用。钻孔逃生模式既可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又可经由逃生钻孔将紧急避险人员送至地面彻底摆脱危险环境,为现有避难硐室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煤矿井下发生灾难时,井下原有供氧、供电、监控等设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向永久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西沙河煤矿通过地面钻孔向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提供供氧、供电、监控等系统;通过对地面钻孔系统的设计,提高永久避难硐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综放工作面粉尘来源和产尘特点,重点介绍了采煤机喷雾除尘、移架和放煤口喷雾除尘、转载点和破碎机喷雾除尘、水幕捕尘网等除尘措施,并以常村煤矿的实践经验为例,验证了该喷雾除尘技术能有效降低煤尘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