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78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114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50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62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52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110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29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期,由方圆自行研发的新型HZS180D型箱式混凝土搅拌站安装试验成功,正式投入施工使用。HZS180D型箱式混凝土搅拌站采用最先进的斗提上料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安装简便、高效率、场地占用面积小等优点。一是提升系统采用提升、松绳、极限开关多重限位保护;加大上料斗滚轮设计尺寸,延长使用寿命;防坠落装置免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因为钢丝绳断裂引起斗体坠落的担忧;  相似文献   
42.
Conversion of LCO (light cycle oil) to BTX (benzene, toluene, and xylene) is an economically valuable method for refineries. However, this approach still faces difficulties as the main reaction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Here we study the detailed hydrocracking pathway of typical reactants, 1-methylnaphthalene and tetralin, through molecular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version process of LCO to BTX. Molecula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s the isomerization pathway of six-membered ring to five-membered ring in tetralin as its activation energy (ΔEa) i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reactions and the order of ΔEa of reactions is isomerization > ring-opening ≈ side-chain cleavag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reaction depth, i.e., through a high temperature (350 – 370 °C) and low LHSV (4.5 – 6.0 h−1), isomerization, ring-opening, and side-chain  cleavage reactions occurred, thus improving the selectivity and yield of alkyl aromatics.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水动风机的工作原理、优点以及在冶炼行业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冷却塔采用水动风机,可避免电能浪费,节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4.
<正> 在机械化采煤中,用以连接圆环链的连接环是采煤机械中的易损件,消耗量很大。这种矿用连接环是我厂的一项主要产品,1987年计划产量是50万件。原来热处理一直延用传统的箱式炉加热淬火,致使这项产品的生产效率受到限制,工人劳动强度高,质量不稳定,耗电严重。为解决连接环生产中的这些问题,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连接环中频加热淬火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已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45.
井工开采过程中采场应力的分布及演化规律对于回采巷道及工作面围岩的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开切眼到停采的全部过程称之为采场全生命周期,且将采场应力分为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和工作面顶板应力两部分,基于材料力学建立了采场全生命周期内覆岩结构模型得到了不同阶段超前支承应力的力学函数;借助UDEC软件来分析采动过程中覆岩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和超前支承应力的动态演化特征,得到了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和工作面顶板应力的协调非同步演化特征,认为单个周期来压内超前支承应力峰值会在空间和时间上超前于工作面顶板应力峰值出现,且二者均表现出周期来压前大于来压后的规律,在采场全生命周期内在采动达到非充分采动和充分采动交界点阶段先后达到极值,因此依据采场应力的演变规律将采场全生命周期分为发生期(Ⅰ)、发育期(Ⅱ)、稳定期(Ⅲ)3个阶段:发生期(Ⅰ)对应的是开切眼至基本顶初次来压,采场应力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长;发育期(Ⅱ)对应的是周期来压至非充分采动与充分采动阶段的交界点,采场应力保持不同的增长速率;稳定期(Ⅲ)对应的是充分采动直到停采阶段,采场应力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波动;通过对采场全生命周期及其应力的演化特征分析及划区可以预先对回采过程中的高位应力区进行判定,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为采场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6.
项目主要研究解决深部高应力条件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全煤巷道支护问题。研究过程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手段对围岩(煤)结构特征和应力状况进行分析和模拟,以其为依据,应用“动态信息设计法”进行巷道锚杆支护的设计和研究,借助工程监测、信息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在水平应力高(45MPa)、煤厚11m的带状煤柱条件下,采用高性能锚杆 锚索支护,设计呈平拱断面,利于施工和成形,注重锚杆与煤(岩)体的偶合支护作用,实现了巷道支护效果的改善,保持了巷道围岩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47.
对于现役桥梁的管养小修、对于旧桥的评定加固已成为公路桥梁、市政桥梁建设单位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本文采用成桥荷载试验研究的评定方法,针对某钢混叠合梁桥梁,通过静载试验研究各主要截面的应力状况、挠度变形,通过环境激励和跑车试验研究桥梁的自振特性和冲击系数。研究表明:该桥的应力和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0,表明结构工作状态处于弹性阶段,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桥梁基频、阻尼比、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表明桥梁整体性较强,刚度符合设计要求。基于静动载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置信度优化校验系数区间的方法,有效避免了因数据随机性和离散性过大引起的试验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精确了校验系数的区间范围,给同类桥梁静载试验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通过超声红外技术测距时,受温度影响存在超声波速度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算法,通过建立温度与超声波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达到补偿速度测量的目的.针对BP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采用引入动量项的BP网络来优化连接权系数,在全局范围内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最优化的权值和阈值.通过建模和仿真可知,温度补偿...  相似文献   
49.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石油井下仪器互连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一种用于石油井下仪器互连的接口方案。提出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互连模型,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内部集成的控制器局域网模块为基础,其软件编程主要涉及到控制器局域网模块的初始化、数据收发,以及邮箱中断管理等技术环节。测试表明,该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完全能够满足石油井下仪器控制和数据传输的需要。  相似文献   
50.
由于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密度市区现象在许多大中城市中日趋普遍,所以,高层建筑内部交通以何种形式与城市步道系统联系,同时,又有利于增加步道系统的活力和适应力,创造更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是建筑师不断面临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总结了高层建筑与城市步道系统相协调的几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