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通过地下室工况分析,以工程实例说明了结合地下室基础形式及使用要求选择抗浮措施的设计思路,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技术对比分析,阐明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的优越性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2.
谢兵  刘利云  蔡小华 《陕西化工》2010,(7):1033-1034
用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酸、三氯化磷和焦性没食子酸在溶剂1,2-二氯乙烷中加热至60℃搅拌反应3 h,得到重要的有机中间体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收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13.
谢兵  刘利云  蔡小华 《应用化工》2010,39(7):1033-1034
用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酸、三氯化磷和焦性没食子酸在溶剂1,2-二氯乙烷中加热至60℃搅拌反应3 h,得到重要的有机中间体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收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14.
汽车复杂注塑件结构变形原因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汽车复杂注塑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结构变形现象,利用Moldflow软件对注塑件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结构的翘曲变形情况;并对塑料材料性能进行试验验证和对比分析,得出注塑件结构变形的原因.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和模具设计,有效地控制了注塑件结构尺寸的稳定性,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因注塑件结构变形而产生的装配问题,对今后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小华 《山西建筑》2010,36(33):289-290
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设备、现场施工工艺等方面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强度挤塑板的铺设作出了总结,通过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使工程各项指标满足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旋流分离器处理含油污水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含油污水的形态及分离特性 ,分析比较了旋流分离器脱油与其它脱油技术的性能和费用 ,综述了国内外旋流分离器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研究与发展情况。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指出 ,旋流分离器在含油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光业  张华  蔡小华  郭建亭 《材料导报》2006,20(Z1):446-449
在一定组织形态和外界条件下,单相或多相的镍铝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合金表现出超塑性变形行为,其中多相挤压态NiAl合金及单相NisAl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机制是晶界滑移(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协调变形);单相NiAl的超塑性变形则来自于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回复和再结晶;而定向凝固多相NiAl合金的超塑性则是在拉伸过程中动态再结晶与应变硬化平衡的结果.超塑性变形机制多样性源于镍铝金属间化合物晶体结构独特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芍总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芍总皂苷的紫外吸收特性,建立了以苯甲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芍总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0.003 24+0.107 63c,相关系数0.998 85,加标回收率为95.7%~102.0%,RSD=2.57%(n=9)。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管法和纸色谱法,对干燥诃子树皮的酸性EtOH、水、MeOH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多种试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初步推断诃子树皮中可能含有酚类、黄酮、强心苷、多糖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多羟基二苯甲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多羟基二苯甲酮的应用前景、理化性能和合成技术包括Lew is酸催化法、树脂催化法和相转移催化法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