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29篇 |
免费 | 800篇 |
国内免费 | 38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07篇 |
综合类 | 770篇 |
化学工业 | 1393篇 |
金属工艺 | 689篇 |
机械仪表 | 851篇 |
建筑科学 | 1198篇 |
矿业工程 | 662篇 |
能源动力 | 250篇 |
轻工业 | 1165篇 |
水利工程 | 544篇 |
石油天然气 | 409篇 |
武器工业 | 103篇 |
无线电 | 9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61篇 |
冶金工业 | 424篇 |
原子能技术 | 13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349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419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401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661篇 |
2013年 | 478篇 |
2012年 | 569篇 |
2011年 | 578篇 |
2010年 | 547篇 |
2009年 | 452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518篇 |
2006年 | 458篇 |
2005年 | 405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340篇 |
2002年 | 351篇 |
2001年 | 299篇 |
2000年 | 246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88篇 |
1995年 | 180篇 |
1994年 | 155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62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50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4篇 |
1965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从材料、混凝土配比、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裂缝、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的成因,并对此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2.
基于OpenSees分析平台,以位移控制方法加载,对湖南大学平面框架抗倒塌试验进行非线性静力抗倒塌数值模拟,验证了OpenSees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及约束处理方法的有效性。给出梁柱构件的轴力图,分析梁、柱截面弯矩-曲率、P-M相关曲线,确定了基于变形的屈服准则,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后处理得出了平面框架的塑性铰分布及发展情况;提取梁柱单元内力,根据轴力及弯矩包络曲线考察梁柱内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机制和抗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3.
高温后大理岩的冲击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经历不同高温冷却后大理岩的冲击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高温作用后大理岩冲击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高温后大理岩纵波波速的变化及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大理岩的纵波波速随着温度的升高近似线性下降;在800 ℃之前,同一冲击加载速率作用下大理岩的峰值应力随着温度的提高变化并不明显,在800 ℃之后,峰值应力迅速减小;在600 ℃之前,同一冲击加载速率作用下大理岩的峰值应变随着温度的提高无明显变化,但在600 ℃之后,峰值应变随着温度的提高近似线性增加;总体上,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且经历的温度越高,弹性模量下降的幅度越大。结合高温后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对大理岩冲击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从政府、艺术工作者、企业三方关系的角度出发,对501仓库的更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重庆黄桷坪501仓库更新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利益需求和角色作为,其中艺术工作者作为直接的获益者对物质空间的更新起了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外部环境、建筑整体空间和室内空间三方面研究了501仓库的更新过程,分析了更新前后企业和艺术工作者的角色博弈和角色局限性。政府的介入匡正了角色关系,角色之间走向合作。501仓库更新过程中角色关系的变化表明,只有多重角色共同合作才能保证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145.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SHPB试验系统,对高温条件下碳纤维混凝土(CFRC)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CFRC的动态峰值应变同时存在加载速率强化效应和温度弱化效应.动态极限应变存在加载速率强化效应;同一加载速率下随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200℃以前,以温度弱化效应为主,200℃以后,以温度强化效应为主;800℃时的动态极限应变要高于常温时的情况.碳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速率下的动态变形能力,当碳纤维体掺量为0.3%时,增幅最大,其次是0.1%CFRC和0.2%CFRC. 相似文献
146.
办公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办公建筑的能耗现状,本文分析了办公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空调、照明、动力插座等系统的耗能特征,并建立了办公建筑全年逐时能耗的动态计算模型。以上海某办公建筑为例,应用清华大学开发的D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和实际调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办公建筑的全年逐时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全年单位建筑面积折合一次能源消耗量为2.71GJ/m2.a,全年单位建筑面积电力消耗量220kWh/m2.a,其中空调能耗占41.3%、照明能耗占22.8%、动力插座占35.9%。夏季空调、办公照明和办公设备是各系统的耗能主体,是节能的主要对象。本文利用该建筑实际累月能耗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该计算模型准确合理,该动态模型为办公建筑能耗分析提供了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随着建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师的著作权除了设计与建造建筑,也逐渐包含研发数字化工具。建筑学面临着被科学思维重新赋能,建筑知识体系的快速迭代已然成为建筑教育的核心议题。建筑智能实验室正在成为研究建筑数字化软硬件工具的载体,覆盖了设计生成、感知、推演、模拟、优化、再现、建造等诸多过程。如今,建筑智能增强下的分布式集群研发与网络化共享协作正在定义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工具、流程,并不断扩展着建筑学的内涵。从实验到实证的研究范式,带来了针对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可模拟性、可迭代性、可推演性、可控制性的精确研究内涵。建筑智能实验室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强建筑师的思辨力与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性能化协同,这正在成为建筑学转型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50.
俞志强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四方大脸,鼻直口阔,皮肤“保养”得很好。看不出他有60多岁,——年轻。“俞总不光长得年轻,说话、办事也干净利索,像年轻人似的”。在沈阳建宝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无论是工人还是他的副手都如此赞誉俞志强。其实,老俞年轻不假,但一点也不注重保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