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08篇
机械仪表   26篇
轻工业   6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两个微波合成体系中,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星形和花状两种结构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显示在三水合乙酸铅为铅源、硫脲为硫源、二甲基亚矾(DMSO)作溶剂的体系中,加入0.1g CTAB,可形成完美的星形结构;不加CTAB时形成星形结构PbS的表面相对较光滑;当CTAB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2.
反应介质对二氧化硅在碳球表面包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碳球表面惰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球表面包覆二氧化硅,考察了介质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不同介质中得到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碱性介质更有利于二氧化硅在碳球表面的包覆,所得复合物球表面光滑、包覆层厚且厚度均一,焙烧除去碳球核后得到空心二氧化硅球,并分析了碳球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机理。  相似文献   
123.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本征石墨烯和经过金原子修饰的石墨烯吸附半胱氨酸的构型和电子性质.对比本征石墨烯,修饰金原子后的石墨烯与半胱氨酸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和较短的连接距离,发生的是化学吸附.态密度的计算结果也显示半胱氨酸与金修饰后的石墨烯轨道之间存在显著的杂化现象,而本征石墨烯轨道杂化现象不明显.本征石墨烯与半胱氨酸发生的是物理吸附.预测相比于本征石墨烯,金修饰后的石墨烯是一种潜在的、更高灵敏度的半胱氨酸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124.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酯三乙氧基硅烷(APTP),再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水解缩合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预聚物(HAPTP)。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PTP缩合水解对涂料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TP经水解缩合后,有纳米SiO2生成。和APTP涂料相比,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5.
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脱硫技术,分子印迹是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投资少、污染小、选择性高、不影响石油辛烷值、可同时得到苯并噻吩类精细化工产品等特点,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经济环保型技术。目前,将识别位点建立在基质表面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可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率,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在油品深度脱硫中具有优越性。近年来,以硅胶、TiO2、K2Ti4O9、炭微球为基质制备出吸附二苯并噻吩和苯并噻吩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油品深度脱硫中的最近进展,重点介绍了炭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技术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26.
设计、合成了宽带隙发深蓝光荧光的吡啶酮衍生物3,5-二甲基-6-腈基-2-(1H)-吡啶酮(DNPE),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并得到了其单晶结构:DNPE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39049nm,b=0.73288nm,c=1.2694nm;α=77.09°,β=89.16°,γ=89.40°;并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光学带隙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DNPE的光学带隙为3.52eV,在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15,237,330nm;固体荧光最大发射峰为395nm,为宽带隙深蓝色荧光,而液体中最大发射峰为375nm,表明具有明显的溶剂化效应。分析显示3,5-二甲基-6-腈基-2-(1H)-吡啶酮的荧光量子产率为66.54%。此研究不仅拓宽了宽带隙蓝光荧光发射材料的种类,而且有望在要求更宽带隙的蓝光主体材料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相同电弧放电条件下,不同催化剂(Fe、Al)掺杂对洋葱状富勒烯形成的影响.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观察与表征.结果表明,Fe作催化剂形成的洋葱状富勒烯产量和质量都优于Al作催化剂的情况,Fe的催化活性较Al的高,是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一种更加有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8.
铸铁表面激光熔敷镍基合金涂层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铸铁的耐磨性,以35%WC和不含WC的镍基合金粉末为原料对铸铁表面进行激光熔敷处理,利用XRD、SEM、TEM等技术分析了涂层的成分及显微组织结构,并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和硬度.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表面迅速熔化和冷却,组织由珠光体 片状石墨组织转化为不同粗细的针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织;熔敷层的耐磨性和硬度明显提高,且添加35%WC硬质颗粒的熔敷层硬度最高值不在最表层,而在距表面约0.2mm处;合金涂层在磨损机制下表现为犁沟切削、微切削以及硬相质点的剥落,不同基体划痕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9.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橡胶、日用化工、涂料、电子等工业领域的重要的功能材料.对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产物粒径大小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同时提出了每种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最适当的工艺条件.分析表明,目前生产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大多为液相沉淀法,但沉淀中存在阴离子洗涤和去除问题,难以完全解决.而气相法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固相法无需溶剂、产率高、反应条件易掌握,可望实现工业化生产.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主要应该集中于去除杂质,降低生产成本,开发绿色新工艺及其纳米氧化锌应用领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0.
煤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HREM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以煤为原料制备富勒烯。实验采用工作气体为Ar,催化剂选用纳米Cu颗粒。所得到的阴极产物的HREM观察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可宏量制备出碳纳米颗粒—洋葱状富勒烯(nano-structured onion-like-fullerenes;NSOFs),直径为25~40nm;同时生成一些特殊形状的碳纳米管,其形状为探讨高温条件下碳纳米管向洋葱状富勒烯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煤的独特结构使其在制备过程中沿两条路径形成富勒烯:非晶态碳原子的石墨化和芳香结构的重排。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煤中舍有Mg、Si、S等微量矿物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对洋葱状富勒烯的生成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