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物陶瓷超微颗粒的分散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用湿化学法制备氧化物陶瓷超细微粉过程中和其悬浮液的颗粒团聚问题,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对颗粒团聚状态的控制作用,在氧化物陶瓷微粉悬浮液中通过调节PH 值,使颗粒间具有较高静电效应的基础上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颗粒间又具有空间位阻效应,防止了颗粒间的团聚,可得到高度分散而无团聚的粉末和悬浮液  相似文献   
132.
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完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基因食品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基因工程掌握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使得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目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棘手的环境问题.法律手段无疑是人类控制和应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明智选择.本文介绍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3.
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几种复混肥配料体系在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间的化学反应.叙述了分别用氨、碳酸氢氨、石灰粉和钙镁磷肥等对普通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进行改性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混合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这些中和剂在进行普钙(或重钙)的改性处理时各有优劣,应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尿素的缩合反应;尿素的水解反应及其影响;有硝铵存在的复混肥配料体系中混合物料间的放热反应;钾盐、复盐的置换反应及其对混合物料物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以二苯基硅烷作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白炭黑,研究了二苯基硅烷用量对白炭黑补强S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苯基硅烷后,SBR胶料焦烧时间、工艺正硫化时间及最高转矩均明显增大,最低转矩逐渐减小;加入二苯基硅烷对SBR硫化胶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用量为2份时,SBR硫化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随着二苯基硅烷用量的增大,SBR硫化胶0℃损耗因子tanδ略有增大,60℃损耗因子tanδ略有减小;白炭黑在SBR中的附聚体尺寸明显降低;当其用量为1份时,白炭黑附聚体尺寸达到最小值9.46μm。  相似文献   
135.
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由于良好的导电性和高比容量,是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研究通过溶剂热和磷化反应制备了Cu-NiCoP微球,探究了Cu掺杂量对NiCoP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Cu掺杂量为5%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对最好,比电容达到1500 F/g(1 A/g的电流密度下),远高于未掺Cu的NiCoP微球(1025 F/g)。将5%Cu-NiCoP和活性炭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组装的ASC器件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稳定性,在2 A/g电流密度下循环9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6%。该ASC器件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功率密度为750 W/kg时,具有84 Wh/kg的高能量密度。因此,本工作证明了Cu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善NiCoP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也探索了Cu-NiCoP作为正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储能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6.
现阶段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水害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影响还有增大趋势,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各类水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总结了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分析了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各类致灾因素的特点;系统论述了我国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测中物探、钻探和智能探测方面的代表性技术和创新性成果,阐述了“三图法”等顶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以及五图-双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等底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因素导致水害事故的典型治理技术。研究发现,在目前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查方面,老空水探测程度、深部岩溶含水层防控、西部煤矿区顶板砂岩含水层监测及智能化探测技术仍存在缺陷,关闭矿井的矿井水问题尚未得到重视。提出今后需重点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综合精细探查、智能化探测及关闭矿井水害致灾因素探查等方面加强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7.
以废弃的中药废渣作为前驱体,Ni(NO3)2为原位造孔剂,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进行氮原子掺杂改性,再经预碳化-活化法制备氮掺杂生物质碳(Ni-N-CMW)。研究表明制备的生物质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改性掺杂的生物质碳材料Ni-N-CMW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234.17 m2·g-1和1.86 nm。对生物质碳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氮掺杂改性生物质碳材料比电容为405 F·g-1,明显高于未掺杂的生物质碳(256 F·g-1),且在电流密度增加至8 A·g-1时,Ni-N-CMW比电容依然能达到332 F·g-1,电容保持率高达82.1%。除此之外,在5000次循环充放电结束后仍能保持91.2%的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回收利用中药废渣的方法,而且为进一步发展中药废渣在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