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9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3篇
武器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轮胎摩擦特性与胎面胶性能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状态路面特别是潮湿/冰雪路面上,轮胎的摩擦特性直接受胎面胶性能的影响。基于摩擦学原理,提出了轮胎摩擦力新的分类形式,系统地研究了轮胎摩擦特性和胎面胶性能间的关系,对正确了解胎面摩擦力产生机理,以及对新型胎面胶料的研制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活塞环组的摩擦损失,研究了活塞环的结构变化。根据当今内燃机产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了活塞环组中的两个气环改为一个气环的新结构。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与活塞环载荷方程,分析了一个气环与两个气环的不同摩擦功耗。结果表明,采用一个气环后的摩擦功耗有大幅度降低。高质量的一个气环,能够完成现有两环的密封润滑功能,这样的结构设汁新方法有助于推进内燃机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63.
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固定瓦轴承负荷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构造了5种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对传感器结构应力(应变)场的影响。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可将其用于两可倾瓦轴承负荷传感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4.
为实现单片机监测转子机械运了状态,设计了一种新的以8098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简单灵活的硬件电路控制A/D转换时序逻辑,实现了高速定间隔多通过巡回数据采集,较好地解决了8098单片机在数据采集速度方面的瓶颈问题.着重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硬件功能、软件设计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5.
基于Rough Set理论的摩擦学诊断知识获取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摩擦学系统诊断知识的获取本质上是一个模式分类和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摩擦学系统和Rough Set理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ough Set理论的摩擦学诊断知识获取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用于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获取和处理,并给出了具体的示例,说明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66.
21世纪机械科学的展望(上)──21世纪机械传动科技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械学科的发展趋势 ,结合对发达国家机械传动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机械传动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的建议 ,认为“微传动机构尺度效应和物理特征研究”、“特别环境下传动系统运行条件的适应性研究”、“传动系统节能与环境保护相关研究”、“传动装置小型轻量、高性能、低成本的相关研究”等是未来我国机械传动学科的研究重点 ,指出了上述重点研究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7.
68.
讨论了阅读国外有关政策方面的文献或书籍时应有的态度,例如《欧洲工业的未来——欧洲制造业2030》(简称《欧制2030》),需将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物理-心理-社会系统(PPSS),而不是现在比较时兴的一个信息-物理系统(CPS)。《欧制2030》谈到了欧洲制造业的愿景,但它涉及的不是制造业整体,而是寻求因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不发达国家而产生的失业和收支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制造业不是同样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转型发展,现在正面临第3次转型。中国制造业的根本问题是设计竞争力不够,而设计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面对数字化时代大发展,欧洲在对制造业的知识供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却始终未能将知识供给和制造业的设计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分析了知识供给和知识高效运用在数字化时代可能的发展模式,这是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