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1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6篇 |
综合类 | 189篇 |
化学工业 | 420篇 |
金属工艺 | 151篇 |
机械仪表 | 173篇 |
建筑科学 | 315篇 |
矿业工程 | 134篇 |
能源动力 | 84篇 |
轻工业 | 377篇 |
水利工程 | 118篇 |
石油天然气 | 131篇 |
武器工业 | 22篇 |
无线电 | 28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1篇 |
冶金工业 | 184篇 |
原子能技术 | 52篇 |
自动化技术 | 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小米谷糠蛋白在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可以大幅度淬灭小米谷糠蛋白的内源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和动态混合淬灭; 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EGCG影响小米谷糠蛋白肽链骨架结构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同步荧光结果表明EGCG主要影响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降低其周围微环境疏水性。在290、298、310 K时,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8.691 6×104、1.317 0×106、7.868 6×106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n)为1.084 8、1.300 9、1.489 3。热力学参数表明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以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根据Fö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结合距离(r)为2.341 8 nm;构建了EGCG与小米谷糠蛋白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结合率的理论模型,表明随着EGCG浓度增大,两者的结合率逐渐减小,温度变化影响两者的结合率。 相似文献
82.
该研究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s,AAP)的单糖组成及其益生元作用,为未来黑木耳多糖及乳酸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冷冻粉碎法对黑木耳进行前处理后,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多糖,鉴定单糖组成并将黑木耳多糖根据不同多糖含量(0%、1%、5%、10%、20%、30%)与乳酸菌共同培养,分析培养过程中其蛋白质代谢情况。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HFD)、辛伐他汀组(PCI)和复配物组(HDC),进行体内试验,研究黑木耳多糖与银耳多糖、山楂黄酮复配物对大鼠肠道菌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黑木耳多糖与乳酸菌共同培养8 h时,对乳酸菌蛋白质代谢(114.48 mg/L)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高通量测序显示,在HDC组大鼠中,复配物抑制志贺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促进乳杆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益细菌的生长。同时血清、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较HFD有所上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3.
84.
超声及高压均质制备的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球状形态,大豆蛋白完全吸附于纳米乳液的界面,呈现核壳状结构。在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形成中,界面吸附重排作用下,大豆蛋白结构趋向于α-螺旋及无规卷曲的二级结构组成。超声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蛋白疏水性基团暴露程度高于高压均质制备的。在高压均质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磷脂酰胆碱与大豆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疏水交互作用。拉曼显微观测证实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在纳米乳液界面均匀分布,更多的大豆蛋白在超声纳米乳液乳滴界面分布。 相似文献
85.
不同小白菜品种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NRT1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硝铵比(c(NO3 - )∶c(NH4 +)分别为50∶50、75∶25和100∶0)对低硝酸盐富 集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和高硝酸盐富集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硝酸盐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 探讨了两个品种小白菜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香港特选奶白菜’和‘揭农四号春 白菜’在硝铵比100∶0处理中,叶硝酸盐含量分别较硝铵比50∶50处理增加了13.2%和30.4%,叶柄硝酸盐含量增加 了14.3%和4.9%。随着硝铵比的增加,小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活力呈降低趋势,亚硝酸还原酶活力 呈上升趋势,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两个小白菜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低亲和硝酸盐转运蛋白 (nitrate transporter,NRT)1基因NRT1在两个小白菜品种中均显著表达,且高富集硝酸盐品种“揭农四号春白菜”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富集硝酸盐品种‘香港特选奶白菜’的表达量。NRT1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膜上的低亲和NRT。 相似文献
86.
87.
以漂白硫酸盐浆为原料,采用氨基磺酸/尿素/氯化胆碱三元低共熔溶剂(DES)体系预处理结合机械处理的方法制备硫酸化改性的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并采用纤维图像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Zeta电位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多重光散射分析仪对制得的CNF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元DES预处理既可改性纤维原料又可对其产生润胀效果,从而促进其在纳米均质化过程中的纤丝化。与未经DES预处理的纤维原料在均质化处理过程中能耗(9.49×107 kJ/kg)相比,DES预处理(1.61×107~2.11×107 kJ/kg)可节省77.8%~83.0%的能耗。DES预处理提高了所得CNF悬浮液的稳定性但导致其热稳定性下降;此外,延长DES预处理时间可促进纤维的纤丝化并降低纤维聚合度。 相似文献
88.
为得到纯度较高的东方栓孔菌三萜化合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东方栓孔菌三萜粗提物进行纯化。以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为模型,评价了东方栓孔菌三萜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X-5树脂对东方栓孔菌三萜具有较好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三萜在树脂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东方栓孔菌三萜在X-5树脂上的较优纯化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为2.34 g/L,上样流速为2 BV/h;洗脱时选用70%乙醇,洗脱流速为2 BV/h。东方栓孔菌三萜经X-5树脂纯化后,纯度为83.30%,是纯化前的3倍,表明X-5树脂纯化东方栓孔菌三萜效果较佳。东方栓孔菌三萜能极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p<0.01),表明东方栓孔菌三萜可缓解酒精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9.
为解决细支爆珠滤棒在成型过程中存在的运行速度低和缺珠率高等问题,采用凸轮滑块结构设计了一种植珠装置。通过分析滑块运动规律,计算了凸轮轮廓线,并对压力角进行了验算,确定了凸轮结构的合理性。以YL22滤棒成型机组为对象,对凸轮滑块式和JK-4AE型植珠装置生产的爆珠滤棒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1)在成型速度60~100 m/min范围内,采用凸轮滑块式植珠装置生产的爆珠滤棒缺珠率≤0.01‰,显著低于JK-4AE型装置,且满足工艺规范要求;(2)改进后成型机组最高运行速度由80 m/min提高到150 m/min,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方法可为改善细支爆珠滤棒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
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烟梗木质素含量的新方法。用低温NaOH/尿素水溶液抽提烟梗,采用优化的酸处理条件(硫酸浓度17.5 %、液固比80 mL?g-1、酸解温度100 ℃、酸解时间30 min)打断烟梗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等组份之间的化学键,残渣用低温NaOH/尿素水溶液进一步溶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物质,得到酸不溶木质素。酸溶木质素采用分光光度法在325 nm处测定,酸不溶木质素采用灼烧法测定。本方法RSD小于3%,准确度良好,且减少了有机溶剂预处理和浓硫酸处理,提高了测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