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电工技术   267篇
综合类   300篇
化学工业   560篇
金属工艺   206篇
机械仪表   361篇
建筑科学   654篇
矿业工程   230篇
能源动力   73篇
轻工业   516篇
水利工程   150篇
石油天然气   155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5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4篇
冶金工业   175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72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董银涛  鞠斌山  张遂安 《煤炭学报》2018,43(9):2534-2542
为实现煤层气直井排采各阶段井筒环空压力分布的计算,为煤层气井的控压排采提供指导。结合国内煤层气井的生产实际,研究了以油管排水、环空产气为生产方式的煤层气直井,在排采各阶段的井筒内流体分布状态。提出了环空内的纯液流仅出现于煤层气解吸产出前;气液两相流阶段的环空内仅产生泡状流与段塞流;环空内气体上升不携液。基于此,采用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3个井筒环空压力模型,分别为环空液体单相压力模型、环空气液两相压力模型以及环空气体单相压力模型,并给出了模型间的过渡条件及模型求解步骤,从而实现煤层气直井排采各阶段的环空压力分布计算。经41口井、共71组实测数据验证,所建立的3个环空压力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依次为:2. 70%,7. 96%及3. 80%,对煤层气直井井筒环空压力的计算具有一定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3.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出7大类(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杂环类及其他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酸类、酯类、醇类、杂环类4类为咖啡豆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且含量较高。综合对比得出最佳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75℃,进口风速7.5 m/s,在此条件下,L*值和堆积密度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06.59和0.65 g/mL,休止角取得最小值36.87°,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分别为43.43%、5.4 g/g和41.27%,干燥能耗取得最小值336.53 kJ/g,形态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壁面光滑平整,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含量为38 487.028 49 ng/g(以干基计),咖啡豆综合品质最佳。该研究可为红外喷动床干燥技术在咖啡豆干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  相似文献   
104.
江南酱味     
作为主要调味品,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在中华餐饮中,酱是不可或缺的食材,没有一家饭店或家庭厨房少得了酱油,没有哪个中国人没吃过品种繁多的酱菜和用酱制作的菜肴。酱,营养丰富:蛋白质、多肽、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维生素、有机色素以及钙、镁、钾、铁等矿物质。入冬小寒后,把面粉揉成不发酵面团,加入煮熟的黄豆、蚕豆,冷却切块后放入木箱,下垫稻草,使其自然发酵长出嫩黄色的酱霉,再浸入盐水,放入酱缸或酱钵,上遮纱布防止蚊蝇小虫飞入,入夏在烈日下暴晒几个月,就发酵成为一种色泽浓亮、口感鲜美、深棕色的糊状调味品,统称酱。不  相似文献   
105.
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青椒采后品质变化规律。方法考察不同温度(8℃和25℃)在贮藏20 d期间青椒理化品质变化,包括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能力、FRAP能力)变化规律。结果同25℃相比, 8℃贮藏温度下青椒的理化品质保持更好。8℃处理组的青椒在贮藏期间失重率小,硬度较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幅度小,抗氧化活性较高。结论 8℃低温贮藏更有利于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保持,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6.
窖面酒是酱香型白酒勾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香型酒,对于酱香白酒主体香的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酱香型白酒企业对于窖面酒的生产都格外重视。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4种功能微生物,制作菌剂并应用于酿酒生产中。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提高窖面酒的质量,窖面酒的曲香和整体风格特征都有明显提高。另外,本研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手段,初步探索了决定窖面酒质量的15种关键物质因子。  相似文献   
107.
以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交联酯化玉米淀粉的醇相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质。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以及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布拉班德粘度仪对制备的成品进行了微观表征,检测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透光率和抗盐性等理化性质,为对苯二甲酰氯交联酯化淀粉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验发现:红外光谱(IR)显示1570 cm-1附近出现了苯环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交联淀粉上成功引入了苯环。XRD图谱显示交联淀粉与与原淀粉同属A型结构,但交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的幅度很小,说明交联反应对淀粉颗粒整体结构有所影响,但没有对结晶区和亚结晶区造成严重的破坏。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对苯二甲酰氯用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5%,氢氧化钠用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4%,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08.
南通市2003年食品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准确地了解南通市食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及改进措施。2003年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按照统一的方法对南通市6县2区共8类食品进行了有关食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监测。监测指标为铅、镉、甲胺磷。178份样品中有2份铅超标,均为乳类,合格率为98.88%;动物肾脏、鱼、虾中的镉含量高于CAC标准,合格率分别为27.27%、62.5%、71.4%;蔬菜中甲胺磷的平均检出率为15%,检出率最高的为小白菜(30%)。监测结果提示动物肾脏镉污染严重,应寻找污染源,进一步研究干预措施,从根本上阻断镉在食物链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9.
将非晶颗粒态淀粉和原淀粉在阴离子、阳离子、醋酸酯及羟丙基醚化剂条件下进行淀粉改性反应,取代度随醚化剂量的改变而改变,但由于整个颗粒处于非晶状态,导致非晶淀粉取代度和原淀粉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羧甲基化,取代度平均提高9.15%,最高达10.72%,对阳离子化来说,取代度平均提高9.65%,最高达13.18%,对醋酸酯化,取代度平均提高47.49%,最高达64.82%,对羟丙基化,取代度平均提高22.78%,最高达27.48%.  相似文献   
110.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在醇水相中进行预处理,在醇相中进行预处理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取代度的OSAS,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pH、OSA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得出醇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为35 ℃,OSA用量为30%,pH为8.5,淀粉乳浓度为35%,此时产物DS为0.0889,RE为38.47%。以原木薯淀粉为原料,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酯化淀粉DS为0.0323,RE为13.98%,表明该预处理能显著提高RE。FT-IR分析表明淀粉分子上成功引入辛烯基琥珀酸基团;XRD测试表明原木薯淀粉经过预处理后结晶度由21.48%下降至8.61%,A型结晶结构部分转化成V型,酯化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的表面及无定形区,其次进攻淀粉内部及结晶区进而导致结晶度有所下降;淀粉经酯化改性后,糊液粘度、抗凝沉性和透明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