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硫铝土矿的焙烧预处理及焙烧矿的溶出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马弗炉、旋转管式炉和流化床对我国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预处理.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硫含量以及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焙烧矿的微观形貌及晶型结构进行表征;探讨高硫矿焙烧脱硫机理.结果表明:焙烧脱硫处理我国高硫铝土矿是可行的,焙烧预处理矿可满足我国氧化铝生产的工业要求;马弗炉、旋转管式炉焙烧预处理的合适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750 ℃,焙烧时间30 min;流化床焙烧预处理的合适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10 min;流态化焙烧矿溶出效果最好,该焙烧矿在溶出温度220 ℃、溶出配料分子比1.3、苛性碱浓度220 g/L的溶出条件下,矿石中氧化铝的相对溶出率可达到93.7%. 相似文献
12.
含硫铝土矿预焙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马弗炉、旋转管式炉及流化床对我国含硫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进行预焙烧脱硫性能的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矿石粒度对焙烧矿中硫含量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750~800℃温度范围内不同焙烧方式下矿石脱硫预焙烧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方式下焙烧矿中硫含量在750和800℃焙烧温度下均随焙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马弗炉、旋转管式炉焙烧矿在该焙烧条件下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895l和33.090kJ/mol,流态化焙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05.727kJ/mol. 相似文献
13.
铁尾矿是钢铁工业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目前堆存量已超过百亿吨,考虑其千亿元以上的潜在价值,将其作为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将成为必然趋势。铁尾矿成分主要以SiO2为主,因此从铁尾矿中提取SiO2再利用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河北某钢厂铁尾矿成分解析发现,其SiO2的含量达到68.64%,其中硅的氧化物主要以石英、钠长石、滑石等晶体形式稳定存在于尾矿中。因此提出采用煅烧酸浸法制备白炭黑。具体工艺为:首先对铁尾矿进行高温碱熔活化预处理,再通过酸浸法制备白炭黑。最终确定了最佳碱熔煅烧-酸浸工艺参数: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2 h、Na2CO3/SiO2=1:1.5;酸浸过程溶液pH值为7,搅拌温度60℃。在此条件下,铁尾矿硅元素的提取率可达到86.43%,酸浸得到的白炭黑SiO2含量达到92.26%。此外,对铁尾矿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碱熔煅烧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推导出碱熔煅烧过程的数学模型,为铁尾矿活化焙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RT-PCR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和水稻的cDNA中克隆获得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基因),分别命名为TaGlu9507和OsGlu30。它们的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克隆均含一个1002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34个氨基酸,各自的N-端含有一个长20和2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将不含信号肽序列的TaGlu9507和OsGlu30编码区DNA片段分别克隆进pET28-a(+)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0.5mmol/L IPTG诱导3h后获得了高量表达,表达量分别占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的49.7%和26.7%,表达产物对黑曲霉、酵母等真菌生长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结果更进一步表明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植物真菌病防治的潜在目的基因群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于铝硅比低的高铁铝土矿采用拜耳法已不能经济地提取。以国外某低品位三水铝石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为浸出介质对其进行酸浸性能研究。主要考察矿石粒度、液固比及时间和温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铝元素浸出效果影响显著。当矿石粒度55 μm,液固比100∶7,温度105℃,时间120 min,采用密闭加压方式浸出,此时铝元素和铁元素的浸出率均高于95%,均得到有效浸出,与浸出渣产物表征一致;对该高铁三水矿酸浸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铁和铝的酸浸过程均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