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本文利用Altera公司开发的RS、NCO和FIR IP core以及Simulink、DSP_Builder中的模块快速搭建了一个RS(204,188) DQPSK的低中频调制解调系统。分别在Simulink、Modelsim中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最后在Altera公司的Stratix II EP2S60DSP开发板中实现了该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DQPSK系统加入RS码后,在Pe=1e-3时,RS(204,188)编码可以带来3 ̄4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12.
对超宽带(UWB)技术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调制方法、信道特点和硬件系统框图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展望了超宽带技术的技术难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变电站驾驶舱的研究背景与目标,分析说明了变电站驾驶舱的内涵、关键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变电站驾驶舱技术优化了变电站一、二次子系统功能、数据流向和安全分区,减少了变电站站内安全隔离与防护装置,简化了系统结构,适应无人值班站的需求,为变电站、巡维中心提供了简洁直观的电网运行和设备运维工具。  相似文献   
14.
化学动力学疗法(CDT)是一种侵袭性小的新兴肿瘤治疗方式. 其通过将纳米催化剂引入肿瘤治疗中,促进肿瘤内产生特定毒性的活性氧,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从化学动力疗法的原理,无机纳米催化材料的选择,CDT协同光热治疗、化疗、光动力学治疗、放疗共同提升肿瘤治疗效率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说明CDT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性的肿瘤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五、拍频振荡器另一种被广泛作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是拍频振荡器.拍频振荡器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高频可变振荡器和高频固定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均较输出的低频高很多,经混频后,取其差频,不需要的和频及其他频率  相似文献   
16.
二、文氏振荡器(续)(五)文氏振荡器稳幅问题的讨论文氏振荡器为了得到稳幅振荡,必须使负反馈接近井略低于正反馈.这一点如果不采取措施是很难维持的,电源电压的变化、电子管及组件的参数变化都要改变这一平衡状态.实际上,振荡器都可看作是放大器加正反馈后产生振荡的.如图8所示,振荡稳定的条件为:图8?  相似文献   
17.
低频信号发生器部分一、概述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约自10赫开始,10赫以下则属于超低频领域.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上限较难规定,在电声测量中,一般至20~50千赫就可以了,但是为了测量声频反馈放大器在工作频带以外稳定度的需要,亦有将频率范围扩展到200~300千赫的.在长途通信小,一般低频(或称载频)信号发生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枣矿住宅小区快速开发,能否熟练掌握PON技术,是解决枣矿住宅区网络建设瓶颈问题的关键。该文讲述了项目的瓶颈问题及解决、项目成效和应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套基于叶尖定时传感的旋转叶片振动测量系统.系统主要由光电传感系统、振动信号采集与预处理系统、叶片振动数据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叶尖定时传感器采用单根光纤发射、多光纤接收的Y型结构,并用高性能专用集成芯片完成弱光信号的放大检测,使传感器信噪比大于500,信号带宽大于50 MHz.设计了基于PCI总线,并融合CPLD和DSP技术的高速叶尖定时信号实时采集与处理板卡;建立了同步共振条件下叶片振动的数据处理模型,实现了叶片振动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0.
赵行立 《土工基础》2012,26(3):8-10
首次采用桩锚支护+加筋土生态边坡联合支护技术,解决了深圳市十二橡树庄园高边坡支护的难题。在桩锚支护设计中首次提出并运用强桩弱锚的设计理念,确保了边坡的长期稳定性。阐述了在该边坡支护中采用的新技术,及其设计要点和构造措施。通过对边坡变形监测成果的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