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3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焚烧法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新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它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文章在分析重金属形成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和防治措施。并报道了城市生活垃圾与煤在循环流化床中混烧时重金属脱除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不同pH值的浸取液,研究了水泥胶砂样品中各重金属在浸取液中的长期浸出扩散行为。结果表明:Cd,Mn,As三种元素均未检出;Cu离子在水溶液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浸出性;Cd、Pb、Or(Ⅵ)的浸出迁移性则随着浸取液酸度的增大而增强;浸泡180d后,各重金属的固化率仍在99%v2上,且表面浸.出率处于。10%cm·d-1的数量级,说明水泥产品中重金属的迁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泥胶砂试件在不同养护时间下,重金属的长期浸出行为。结果表明:Cd,Mn,As三种元素均未检出;在水化早期,Cu、Pb、Ni具有较强的浸出特性;而Cr(Ⅵ)即使在水泥试件水化完全后,仍然具有很强的浸出特性。在水化早期,重金属离子的表面浸出率在105cm·d-1-104cm·d-1的范围内,其迁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种废弃物过程中,人们关注的各种重金属迁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泥窑处置可控的废弃物,不会显著提高熟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水泥生产过程以及后续水泥产品使用过程中,各重金属的迁移量均很低,不会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另外,还进一步明确了尚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但是生活垃圾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其中的厨余物较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同时还会产生渗滤液,对工作人员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对水泥厂中常见的中间态物质或原料对发酵的抑制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水泥厂常见的中间态物质或原料作为发酵抑制剂可以在60h内明显抑制生活垃圾发酵过程,显著减少臭气产生量,为垃圾的无臭处理提供了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16.
准确掌握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化学特性,对制定城市生活垃圾热处理方案、确定具体工艺参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城市生活垃圾各物质热化学特性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试验采用热重仪分别在氮气和空气两种气氛下,对垃圾中各种主要可燃组分的热解和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垃圾中不同组分的热失重差异较大,在进行相关工艺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组成的特点,全面考虑其中起决定作用组分的热物理特性,以期获得最佳的配合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泥工业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重金属渗滤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利用水泥工业窑炉和水泥产品处置废弃物时所涉及的重金属渗透扩散与控制等人们所关心的技术问题,分类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和相关的对比试验研究,为消除人们担心、推动废弃物的有效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焚烧法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文章在分析重金属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和防治措施,并报道了城市生活垃圾与煤在循环流化床中混烧时重金属脱除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与水泥生料中的粘土质,发现二者的化学成分极为相似,论证了用生活垃圾做为水泥生料的可行性。介绍了国外“垃圾水泥”的现状,同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利用回转窑处理垃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既可将垃圾作为原、燃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又可充分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碱性微细浓固相的高温燃烧环境等优点,彻底将有害物质处理掉,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集约化"的多元化目标要求,使水泥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