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6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1.5%(g/g)壳寡糖浸泡处理柑桔果实1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取出晾干,贮存于20℃,85%~95%RH条件下,研究壳寡糖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壳寡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柑桔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延缓柑桔果实组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并能降低柑桔果实贮藏期的发病率。说明1.5%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壳寡糖作为生物保鲜剂在柑桔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茉莉酸(JA)及其衍生物茉莉酸甲酯(Me JA)等统称为茉莉酸类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果蔬组织中的一种生长调节物质和信号分子。在果蔬组织品质改善、色泽形成、成熟衰老调控和抗性形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果蔬组织JA的分布、生物合成、信号途径及内、外源JA盐在果蔬生理生化效应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枯水是柑橘采后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枯水果实糖酸风味急剧劣变、汁胞硬化,严重时不能食用,是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从枯水对柑橘产业的影响、枯水与果实品质劣变的关系、枯水果实品质劣变的生物学基础、柑橘枯水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柑橘枯水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以期推动柑橘枯水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
本文探讨采前套袋结合低浓度乙烯处理对蜜橘果实采后乙烯褪绿行为的影响。用黄色单层果袋对重庆北碚早熟蜜橘果实进行采前套袋处理,采收后分别设置对照组(CK)、1000 mg/kg乙烯利处理组(ETH)、仅套袋处理组(套袋+0 mg/kg ETH)、套袋+250 mg/kg乙烯利处理组(套袋+250 mg/kg ETH)、套袋+500 mg/kg乙烯利处理组(套袋+500 mg/kg ETH)和套袋+1000 mg/kg乙烯利处理组(套袋+1000 mg/kg ETH),并将所有果实置于20℃的环境中贮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套袋结合乙烯利处理能更好改善早熟蜜橘果实的呈色问题,贮藏第6 d后,套袋+250 mg/kg ETH处理、套袋+500 mg/kg ETH处理和套袋+1000 mg/kg ETH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的色差参数(a*a*/b*)(P<0.05)。在整个贮藏期,套袋+250 mg/kg ETH处理能够延缓蜜橘果实腐烂率和褐变指数的上升,并能维持果实硬度,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无不良影响。此外,采收时,采前套袋处理的蜜橘果实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采前套袋处理对蜜橘果实风味无不良影响,但能提高蜜橘果实中与衰老抗病有关的精氨酸的含量。综合分析,采前套袋结合低浓度乙烯利(套袋+250 mg/kg ETH)在改善果实褪绿效果的同时,能降低常规乙烯褪绿引起的腐烂、果蒂褐变等问题,且该处理操作简单,在柑橘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蜜奈夏橙(Midknight Valencia Orange)是重要的晚熟柑橘品种之一。为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该品种夏橙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采收期,测定了采收期Ⅰ~Ⅴ蜜奈夏橙果皮色差值、硬度,果实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矿质元素、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蜜奈夏橙果实的品质影响显著,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果皮颜色由果顶至果蒂逐渐变黄,且在花后360 d时果实呈鲜艳的亮黄色;果实总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总酚和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蜜奈夏橙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是葡萄糖、蔗糖、果糖、塔罗糖、肌醇,其中葡萄糖、蔗糖含量在采收期间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有机酸是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其中柠檬酸含量在采收期间呈下降趋势;主要的游离氨基酸是脯氨酸、精氨酸、丝氨酸,且在采收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上述指标变化,在花后360~400 d(4~5月)蜜奈夏橙果实糖酸适宜,营养品质较佳,适宜采收。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硬度、果肉可滴定酸、固酸比等常用成熟度评价指标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矿质元素、黄酮和总酚等内在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实际采摘时,可根据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或固酸比确定其成熟度,即果实硬度在1.33~1.03 kg,可滴定酸含量在1.77%~1.30%、固酸比在5.41~6.96之间时,适宜采摘。该研究结果可为蜜奈夏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真空冷冻干燥后微生物较低的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诸如采后果蔬生防试剂、益生菌、发酵剂等的开发及应用,而保护剂的加入可以较大幅度的弥补这一劣势。本文综述了保护剂在微生物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应用状况,将目前使用的保护剂按照化学结构、来源、穿透能力、保护阶段等不同方法进行了分类;对常用的几种保护剂脱脂奶粉、海藻糖以及谷氨酸钠的保护机理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保护剂的增效途径,微生物冷冻干燥使用单一保护剂不足以得到理想的存活率,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对保护剂进行复配增效才能够使生防试剂、发酵剂等的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7.
研究5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13.5、27.0 mg/L)戊唑醇单独或者结合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果实贮藏期褐腐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色泽和硬度的影响,以探讨1-MCP结合戊唑醇处理应用于青脆李果实采后保鲜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0、0 ℃贮藏条件下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单独处理、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结合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青脆李果实褐腐病损伤接种发病和自然发病;1-MCP单独处理不能控制常温条件下损伤接种李果实的褐腐病,但能够控制低温条件下损伤接种李果实褐腐病发生以及常温、低温条件下果实的自然发病;1-MCP与27.0 mg/L戊唑醇结合处理控制病害的效果最好。同时,1-MCP单独处理、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结合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果实的转黄和软化进程,戊唑醇单独处理不能延缓李果实的转黄和软化进程。贮藏过程中,13.5 mg/L戊唑醇单独处理、1-MCP与13.5 mg/L和27.0 mg/L戊唑醇结合处理组李果实中戊唑醇的残留量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28.
不同保鲜剂对柑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荷尔脐橙、奉节72-1脐橙、夏橙3种柑橘果实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复合有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的壳寡糖、"活力鲜"保鲜剂、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以及低剂量多菌灵+膜醭毕赤酵母4种处理液中浸泡后,晾干套袋,室温、低温(5℃)下贮藏,观察发病和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保鲜剂处理对柑橘果实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控制效果,其中"活力鲜"保鲜剂复合2,4-D处理效果最佳;多菌灵复合膜醭毕赤酵母和2,4-D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膜醭毕赤酵母复合2,4-D处理;各保鲜剂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无明显影响;低温可显著延缓果实TSS含量、TA含量和重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29.
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机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渝薯17’甘薯为实验材料,将鲜切甘薯分为皮部、周边以及中心3 个部位。通过对冷藏过程中鲜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变情况、褐变底物酚类物质含量、褐变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变 机理及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是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存在差异,皮部褐变最严重,周边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周边和中心组织(P<0.05),其中主要底物绿原酸含量为周 边和中心组织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组织褐变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对酚类物质的积累起促进作用;周边组织褐变由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协同作用催化;中心组织 褐变则主要由POD引起。  相似文献   
30.
目的针对采后柠檬绿霉病问题,探究热水处理对采后柠檬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离体条件下对柠檬指状青霉的抑菌机理。方法以‘尤力克’柠檬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热水处理对柠檬果实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并在离体条件下探索热水处理对指状青霉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从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柠檬果实上分离得到指状青霉。筛选出柠檬果实适宜的热水处理条件为53℃热水浸泡3 min,该处理组能够有效控制柠檬采后绿霉病,果实在贮藏5 d时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降低93%和97%。在离体条件下,热水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指状青霉菌落的扩展,改变其细胞膜通透性,且热水处理后的指状青霉回接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实验中,采用53℃热水浸泡3 min处理对指状青霉引起的柠檬果实绿霉病控制效果显著,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热水处理降低了指状青霉的活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