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提出了挑战,新型技术的集成、需求侧的多样化特征给分布式能源系统带来了很大影响。通过文献调研,本文首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数学表达进行总结,对其发展趋势和新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面对负荷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梳理了能源新形势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方法,同时对已拓展的分布式能源技术边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2.
针对在导地线牵引过程、锚线过程和紧线作业等输电线路施工中发生的跑线事故,分析了跑线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从施工方案、人员管理和工器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3.
邓帅 《软件》2013,(12):268-268
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指国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44.
提出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太阳能热发电辅助燃煤电厂碳捕集系统,该系统利用聚焦式太阳能驱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系统,ORC系统高温冷凝热为燃煤电厂醇胺法CO2捕集系统提供热量,ORC热利用效率理论上达到100%。该系统避免了传统碳捕集系统汽轮机抽汽,保证了燃煤电厂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对新型碳捕集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参数进行设计匹配,筛选适用于高温ORC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有机工质,备选工质为甲苯、辛烷、硅油MDM及环乙烯。对新型碳捕集系统及抽汽式碳捕集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与比较,计算均化成本、碳捕获成本和净现值。结果显示:在碳捕获率小于90%时,新型碳捕集系统均化成本更高;新型碳捕集系统较之抽汽式系统碳捕获成本更高,约为抽汽式系统碳捕获成本的2倍;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超过1.18元/(kW•h)时,新型碳捕集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低于0.82元/(kW•h)时,抽汽式碳捕集系统具备更高的经济性,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处于两者之间时,新型碳捕集系统与抽汽式碳捕集系统的经济性高低取决于燃煤电厂的碳捕获率。  相似文献   
45.
刘一楠  邓帅  赵睿恺  赵力  何俊南 《化工进展》2016,35(12):3848-3857
近年来,CO2捕集技术正在从定向分离的单一过程向同步存储或利用的集成过程快速过渡。这种发展趋势也对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的集成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化学链燃烧、水合物法和热化学循环三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从辅助方式、操作条件和性能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围绕理想分离最小功和二次定律效率两个参数,对新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价和对比。结果说明了对于CO2体积分数在5%~20%的混合气体,吸收法和热化学循环法的二次定律效率较高,发展较为成熟,而水合物法的分离最小功最小,理论上较易实现分离。新型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可促进碳产品的生产,为全球碳循环的搭建完成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6.
上海交通大学中一意绿色能源实验室(Green Building Laboratory)将于2009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落成。本文对该项目应用的模拟校核和主动节能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几种典型建筑能源系统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将应用于绿色能源实验室的代表性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对某矿三采区工作面大断面切眼工程地质概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大断面切眼掘进时由于断面过大、工作面切眼顶板岩性软弱和临时支护不及时等不利条件进行总结。提出了大断面切眼掘进二次支护方案,采用分2次掘进成巷,分次锚杆、锚索支护并联合单体支护加强支护。为了检验效果,在工作面切眼掘进巷道内布置2个测点,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控制大断面切眼掘进时围岩变形,能够保证大断面切眼掘进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48.
选用四种平直及两种端钩钢纤维,研究钢纤维体积掺量、长径比、形状、同形及异形纤维混掺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施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相关实验得到了UHPC扩展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能量吸收、断裂能及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基于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及改进后的规范方法计算了UHPC的弯曲韧性指标;最后,开展了最佳纤维混掺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掺量每增加0.5%,UHPC扩展度平均降幅为2.72%,抗压强度平均增幅为5.79%.抗折强度、弯曲韧性指数和能量吸收则先增后减(临界掺量为3.5%),断裂能呈上下波动(在3%时达最低值).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大,UHPC扩展度降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性指数、能量吸收值和断裂能基本呈递增趋势.相同长径比时,端钩形纤维UHPC扩展度、弯曲韧性指数优于平直形纤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能量吸收、断裂能低于平直形纤维.同形纤维混掺UHPC扩展度、抗压强度稍低于对应的单掺纤维,弯曲韧性、能量吸收、断裂能总体上优于单掺试件;异形纤维混掺UHPC扩展度、抗压强度稍低于单掺试件,抗折强度与单掺试件各有所长,弯曲韧性、能量吸收及断裂能绝大多数优于单掺纤维.UHPC抗折强度变异性高于其抗压强度.单掺和混掺纤维时,UHPC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综合最优分别为173.53 MPa、44.9 MPa和160.9 MPa、55.72 MPa;纤维混掺最佳组合为18 mm平直形、16 mm端钩形,且两者混掺比例为1:1时,UHPC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49.
邓帅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36(7):1984-1987
CNN框架中,如何对其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自动化获取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贝叶斯优化算法的CNN超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使用改进的汤普森采样方法作为采集函数,利用改进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加速训练高斯代理模型。该方法可以在超参数空间不同的CNN框架下进行超参数优化。利用CIFAR-10、MRBI和SVHN测试集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NN超参数优化算法比同类超参数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0.
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系统集合了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3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技术,是跨学科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本文综述了燃烧后、燃烧前和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中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的研究现状,并从分离方式、分离技术和太阳能辅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后从分离理想最小功和分离热力学效率对不同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价。最后对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分离模型方法不再适合光催化等第二代碳捕集技术,碳捕集理论研究的框架有待拓展;太阳能辅助环节将从碳捕集过程逐步扩展到运输和储存过程;太阳能辅助形式中的梯级利用更加灵活多样。该新兴技术在能效基础理论、太阳能梯级利用和高效集成三方面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