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6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一种以醋酸锌与碳酸氢铵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新工艺。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温度对纳米氧化锌形成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结果为:制得的氧化锌的平均粒径在20—80nm,晶型为六方晶系。  相似文献   
82.
在超声波反应器中,以工业副产物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制备出α-Fe2O3纳米粉体。采用XRD,TEM,TG-DTA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所制得的α-Fe2O3纳米粒子晶型为球形,平均粒径为50 nm,粒度分布范围较窄且单分散性好。文章探讨了超声波反应时间对α-FeOOH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了在超声波作用下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形成纳米α-Fe2O3的差异,结果为超声波反应生成α-FeOOH,时间以1 h为宜。反应时间缩短5倍。  相似文献   
83.
硫酸氧钛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氧钛为原料,液相法在水醇体系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硫酸氧钛浓度、反应温度、体系pH、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生成及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证明实验获得的产物为粒径20~40nm的锐钛型二氧化钛。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可控制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及尺寸分布。工艺流程简单,制备成本低,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84.
醋酸-醋酸乙烯(酯)-巴豆醛三元体系等压汽液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分析法,在拟静态条件下.用新型泵式沸点仪测定了常压下醋酸-醋酸乙烯(酯)-巴豆醛三元系在不同液相组成时的沸点,选用Wilson方程对所测数据进行关联,建立了该三元系的汽液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并推算了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汽相组成和泡点温度.将泡点计算值与沸点实验值相比较.最大绝对偏差为1.31K,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综述了苯丙酮酸的合成方法:α-乙酰氨基肉桂酸水解法,乙内酰脲与苯甲醛合成法,海因法和双羰基化法。其中详述了双羰基化合成苯内酮的方法。探讨了苯丙铜酸的合成前景。  相似文献   
86.
以稻壳为原料,经过预处理、燃烧回收热能、溶出反应、生成反应、结晶等工艺过程,可制得符合HG/T 2568-2008工业偏硅酸钠的五水及九水偏硅酸钠.考察了稻壳的燃烧温度、氢氧化钠用量、溶出反应时间、反应起始温度、结晶降温方式、晶种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稻壳燃烧温度为600 ℃,稻壳灰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间为4 h,程序降温时间为7 h,晶种加入质量分数为1%,表面活性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1%~0.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五水偏硅酸钠总碱量(氧化钠质量分数)为28.4%,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8.8%,白度为74.1%,熔点为72 ℃;九水偏硅酸钠总碱量为21.4%,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0.5%,白度为96.4%,熔点为51 ℃.  相似文献   
87.
研究以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超细碳酸锰,采用正交法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Mn2摩尔数的0.046,碳酸氢铵浓度为1.0 mol/L,硫酸锰的浓度为1.1 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 min,碳锰比R(CO2-∶Mn2+)=1.6∶1.0,V(C2H6O)/V(H2O)=1.0∶1.0,pH值为7.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球形碳酸锰,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82 nm,属亚微米级,所制备的锰酸锂纽扣电池有较好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88.
研究以氟硅酸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搅拌陈化、固液分离得滤液和滤渣,滤渣经酸化、水洗、喷雾干燥等工艺过程制备白炭黑,滤液经真空法制备氟化氢铵,所得氨水作为原料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实验考察了氟硅酸与氨水滴加的体积比、底液与氨水体积比、反应温度、陈化时间等因素对白炭黑DBP值的影响,获得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氟硅酸与氨水滴加的体积比为1∶6,底液与氨水体积比为0.6,反应温度为75℃,陈化时间为6h,此条件下得到的白炭黑DBP值为3.53 mL/g,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TEM表征和粒径检测,证实产物为白炭黑,粒径(d50)235 nm.氟化氢铵经XRD和SEM表征,确定产物为氟化氢铵,纯度为98.7%.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硅粉水解-胶粒整理法制备硅晶片抛光所用硅溶胶,考察了单质硅粉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硅溶胶底液浓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溶胶胶粒平均粒径增长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单质硅粉的最佳加入量为25 g、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80℃、硅溶胶底液的质量浓度为8%、选稀氨水为催化剂、用量为12 mL,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20 nm的硅溶胶产品.经过多次粒子生长可以制备得到适用于硅晶片抛光产业的高纯度大粒径硅溶胶.  相似文献   
90.
超细二水磷酸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水氯化铁、磷酸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超细二水磷酸铁,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控制颗粒生长和防止颗粒团聚。通过实验分析各因素对二水磷酸铁粒径的影响,得出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投料比(磷铁物质的量比)为1.50,反应温度为85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用量为铁盐质量的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平均粒径为1.5 μm的单斜晶型二水磷酸铁,其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