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8篇 |
化学工业 | 46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轻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自制的微波流化床设备对稻谷进行了干燥。实验测定了不同的热风温度(50~90℃)、微波功率密度(0~1.375 W/g)条件下稻谷微波流化床干燥曲线,并确定了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越大、热风温度越高,所需干燥时间越短,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干燥过程符合扩散模型,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水分扩散活化能随着微波功率密度P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减小。随着微波功率密度的升高,Ea可降低2.3%~3%,干燥时间减少18%~24%。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干燥过程中稻谷水分随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2.
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液撞击流接触器中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为介质,黑色碳素墨水作示踪剂,采用光电非接触法检测,经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得到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初步考察了不同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影响;并与无撞击流的气液过程作对比.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利于后期数据处理;液体流量的增加使液相的停留时间减小,而气体流量的改变对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影响不大.撞击流过程使液相在撞击区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30%~50%.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67.
在装液体积约为300 L的下喷式环流反应器中以活性炭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对双甘膦的氧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双甘膦氧化反应过程,考察了反应时间、循环流量、反应温度对低浓度双甘膦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甘膦氧化反应过程中,双甘膦的溶解阻力可以忽略,而气液传质阻力较大,对表观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反应时间的增长使草甘膦收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循环流量的加大,达到最佳收率时的反应时间缩短,但对草甘膦的收率影响不大;升高反应温度可以减少反应达到最佳收率所需的时间,但会使草甘膦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68.
为改善气体分布,提高传质性能,文中开发出一种两级喷射式环流反应器,研究了液体喷射速度、空塔气速和下级进气比对该反应器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压差法、电导电极法和动态溶氧法对反应器气含率、环流液速和体积传质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喷射速度和空塔气速的增加,环流反应器可以得到理想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分段进气比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反应器体积传质系数,且存在最佳进气比;最佳进气比随着液体喷射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基本不受空塔气速的影响;与单级喷射环流反应器相比,采用最佳进气比的两级喷射式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9.
二乙醇胺脱氢制亚氨基二乙酸是草甘膦生产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固体催化剂Raney-Cu催化下二乙醇胺脱氢反应动力学,设计了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方案,考察二乙醇胺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5L高压反应釜中测定了脱氢反应动力学数据。依据脱氢反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二乙醇胺脱氢反应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dCAdt=VcatKAkCA(1+KACA)·VL。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求得动力学参数:k=4.914×1010exp(-7.364×104/RT)mol·(Lcat)-1·h-1,KA=3.308×106exp(-5.450×104/RT)L·mol-1,并且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二乙醇胺脱氢反应由二乙醇胺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所控制,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在实验范围内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