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8篇
轻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强度钢热成形时,由于加热与淬火的交互作用形成多层复合微观结构。对22MnB5钢热成形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多层复合微观结构可使材料的硬度、强度由里到表依次降低,延展性依次增加,其平缓的冲击力水平及材料的逐层失效,能够使结构保持较高的吸能能力;具有变形抗力小、塑性好以及成形极限高的特点,而且成形零件的精度和强度较高。多层复合微观结构综合了各单相材料的优秀性能,适用于承受冲击吸能的构件。  相似文献   
12.
文中基于“绿色制造”理念,在干铣削、空气油雾、氮气油雾介质下进行了淬硬模具钢高速铣削的铣削力试验研究,分析了铣削力随铣削长度、铣削速度、径向进给、轴向进给及每齿进给的变化规律。发现氮气油雾介质能有效地降低铣削力。  相似文献   
13.
塑料模具的磨损机制与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塑料模使用过程中表面磨损机制和失效机理的研究,得出造成塑料模具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塑料模具抗磨损的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很好消除塑料模具磨损现象,从而提高了塑料模具寿命和生产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冷热交替循环系统冷热介质的流动过程及传热过程的分析,构建冷热介质流动与传热数学模型,提出冷热交替循环系统设计的方法,同时提出通过水流速度变化来控制注塑温度的方法,为高精度、高品质塑料件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变与回弹的热冲压成形冷却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弹是影响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22MnB5硼镁合金板热冲压成形实验,考察了冷却速率对回弹和相变的影响,提出了热冲压成形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当冷却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奥氏体才能直接转变为均匀马氏体;在模具结构、冷却系统、冷却介质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冷却系统的水流速度,实现对最佳冷却速度的控制,消除热冲压成形中变形和回弹等缺陷,提高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冷热交替循环系统是高精密度超薄塑料包装盒热流道注塑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把加热、高温保温、低温冷却三种换热流程置于同一注塑工艺系统内的流体系统,实现快速准确而又均匀传热.研究表明,模具设计的关键是系统各管道应具有相同的传热效率.在模具结构、冷热交替循环系统和传热介质确定的情况下,最佳水流速度只与塑料种类有关,注塑过程温度的...  相似文献   
17.
郭幼丹 《工具技术》2009,43(8):20-24
基于涂层刀具的摩擦学机理,通过干铣削、水溶性切削液、空气油雾、氮气油雾介质下淬硬模具钢高速铣削磨损试验的研究,得出氮铝钛(TiAlN)涂层刀具高速铣削淬硬模具钢时的磨损规律与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木工铣床数控化改造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技术。实践证明。经过改造后的木工铣床,其自动化程度、产品加工的适应性、加工精度、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等的全面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木工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塑料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已成为制约模具使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失效的塑料模具进行等离子喷涂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研究,为失效模具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同厚度的T2紫铜试样的单向拉伸、微硬度和微弯曲试验表明,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内禀的材料特征参数相关:厚度为30μm的板材,其拉伸强度比厚度为150μm的板材提高了28%,平均晶粒尺寸D为50μm的细晶,其拉伸强度比平均晶粒尺寸D为120μm的粗晶拉伸强度提高了33%,拉伸时呈现出“越小越强”的特征;当压痕深度与板材厚度的比值大于0.2时,压入深度越大,压痕硬度越大,呈现出“越大越硬”的现象;回弹角随板料厚度的减小而增大,当材料厚度小于一定值(0.06mm)时,材料的应变梯度硬化效应使得回弹角随板料厚度的变化更为剧烈,这种变化与采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