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了减弱暗电流对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质量的影响,分别对常用的模拟端暗电平校正算法和数字端暗电平校正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将黑行分阶段处理,在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模拟和数字校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暗电平校正算法。并在一款像素阵列为640×480的CMOS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内集成了该方法的电路。经过测试表明,该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校正暗电平,误差小,解决了暗电平差异较大情况下出现的颜色偏差问题和亮度不饱和问题,改善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系列液态锂铅实验回路设计与研发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宜灿 黄群英 朱志强 高胜 宋勇 李春京 彭蕾 刘少军 吴庆生 章毛连 刘松林 陈红丽 柏云清 金鸣 王永亮 吴朝阳 吕若君 汪卫华 王红艳 郭智慧 陈雅萍 凌新圳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2009,29(2)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本文阐述了中国锂铅实验回路的发展路线建议,系统介绍了目前各实验回路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功能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液态锂铅包层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群英 李春京 李艳芬 刘少军 宋勇 彭蕾 章毛连 朱志强 高胜 郭智慧 王永亮 吴宜灿 周新贵 万发荣 单以银 郁金南 朱升云 张品源 杨建锋 李合琴 巨新 室贺健夫 长坂琢也 大贯惣明 FDS团队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7,41(Z1):397-406
液态锂铅包层是国际上普遍关注和最有发展潜力的聚变堆包层概念设计之一,而包层材料是液态锂铅包层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液态锂铅包层普遍选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作为结构材料,液态锂铅作为中子倍增剂及氚增殖剂.另外,部分设计采用了耐高温、电绝缘流道插件作为功能材料,以降低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及提高冷却剂出口温度(高于700℃).为适应液态包层的发展需求,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FDS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进行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钢)及液态锂铅包层功能材料研发,并开展了锂铅热对流及强迫对流回路的设计、研制及腐蚀实验研究,以研究液态金属锂铅的流动特性及其与结构和功能材料的相容性.同时建立了聚变堆材料数据库平台,为促进中国聚变堆液态包层及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6.
为调控SAPO-34分子筛的粒径,提高其甲醇制低碳烯烃(MTO)的催化性能,采用分级晶化方式将晶化过程分为四级,依次合成并分离出各级SAPO-34分子筛产品。测定各级产品的平均粒度,并进行XRD,SEM,NMR表征以及MTO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相同条件下传统方法制备的SAPO-34分子筛,分级晶化产品的总收率较高,平均粒径较小,MTO反应单程寿命较长,乙烯选择性略高;随分级晶化的进行,SAPO-34分子筛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硅取代磷和铝的SMⅢ机理发生的比例逐渐增大,体系中依次出现了Si(1Si,3Al)和Si(2Si,2Al)结构,粒径较小的三级产品与粒径较大的二级产品在甲醇转化率大于99%时单程寿命和双烯收率均相当。 相似文献
8.
以Fe(NO3)3和Na2S分别作为催化剂前体和原位硫化剂,在20℃下分别用水、甲醇(M)、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对神华烟煤溶胀12 h,同步溶胀-担载催化剂后的烟煤脱除溶剂后与轮古常渣(LGAR)和杜84超稠油(Du84)在2∶1油煤质量比,8 MPa冷氢压,420℃,1 h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共处理.结果表明,神华烟煤经过溶胀处理后与两种重油共处理的液化率都明显提高,煤的转化率明显增大;三种有机溶胀剂相比,DMF同步溶胀促进液化效果最好,其次为DMSO,甲醇最差.两种配油相比,Du84比LGAR更适合煤-重油共处理.XRD分析表明,同步溶胀-担载法制备的溶胀煤载铁催化剂以非晶态和高分散的状态存在于溶胀煤表面,在共处理中催化剂最终转化为Fe1-xS.在煤-重油共处理中,经DMF同步溶胀-担载的催化剂失活,结晶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与工作面回采相比,常规的悬臂式掘进机的掘进效率相对较低,容易造成矿井采掘接替紧张。为此,以华阳二矿81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煤巷快速掘进装备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对比分析我国常用的煤巷快速掘进作业设备配套机组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掘锚一体机进行快速掘进。现场应用表明,掘锚一体机实现了掘进、运输和支护的集成作业,提高了掘进速度,同时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安全性,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