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5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新型稀土固体超强酸S2O82-/Sb2O3/La3+催化合成乙酸辛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属醇盐水解法制备稀土固体超强酸S2O2-8/Sb2O3/La<3 >催化剂.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2O2-8/Sb2O3/La<3 >为催化剂,以冰乙酸和正辛醇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乙酸辛酯.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合成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用1.5 mol/L的(NH4)2S2O8和2.71%La(NO3)3混合溶液浸渍前体氧化物Sb2O3,经110℃烘干,于500℃焙烧3 h;最佳合成条件:n(正辛醇):n(冰乙酸)=1.2:1、催化剂用量为0.6 g、辐射时间为20 min、微波功率为528 W,酯化率达82.3%.用IR对产品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02.
硫化钡—盐酸复分解法制钡盐,硫脲,硫氢化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钡-盐酸复分解法生产氯化钡等钡盐,用发生的硫化氢联产硫脲和硫氢化钠,工艺简便合理,产品经济价值高,避名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03.
固体超强酸TiO2/SO^2—4催化合成水杨酸乙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以固体超强酸TiO2/SO^2-4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水杨酸乙酯,并考察了醇酯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以固体超强酸SO_4~(2-)/SnO_2-Al_2O_3为催化剂,马来酸酐和环己醇为原料,经酯化-异构化反应一步合成富马酸单环己酯。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对富马酸单环己酯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和FTI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SO_4~(2-)/SnO_2-Al_2O_3催化剂制备条件为:n(Sn)∶n(A1)=9.5∶1、浸渍液硫酸的浓度3.0 mol/L、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 h。由正交实验得到合成富马酸单环己酯的优化反应条件为:环己醇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2.0∶1、SO_4~(2-)/SnO_2-Al_2O_3催化剂用量0.6 g、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富马酸单环己酯的收率可达76.61%。SO_4~(2-)/SnO_2-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5.
以固体酸Ti(SO4)2/硅藻土为催化剂,己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催化合成己酸正丙酯。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m(Ti(SO4)2)︰m(硅藻土)=6︰4,焙烧时间2 h,焙烧温度400℃。以正交试验优化固体酸Ti(SO4)2/硅藻土催化合成己酸正丙酯的反应工艺条件,得出了适宜的酯化反应条件为n(己酸)︰n(正丙醇)=1︰1.75,催化剂用量为0.6 g,反应时间为2 h,带水剂量为3 m L。在该反应条件下,己酸正丙酯的酯化率为99.6%。  相似文献   
106.
以固体酸Ti(SO4)2/SiO2为催化剂,己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酒用香料己酸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固体酸Ti(SO4)2/SiO2催化合成己酸丁酯的优化合成条件为:n(正丁醇)∶n(己酸)为3∶1,反应时间为1.5 h,催化剂用量为0.30 g(以0.05 mol己酸计),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17%,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7.
面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地方本科院校化工专业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应对.我们结合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肇庆学院自身办学的特色,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