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90篇 |
免费 | 286篇 |
国内免费 | 1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9篇 |
综合类 | 374篇 |
化学工业 | 793篇 |
金属工艺 | 207篇 |
机械仪表 | 310篇 |
建筑科学 | 559篇 |
矿业工程 | 271篇 |
能源动力 | 123篇 |
轻工业 | 636篇 |
水利工程 | 266篇 |
石油天然气 | 330篇 |
武器工业 | 84篇 |
无线电 | 5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6篇 |
冶金工业 | 195篇 |
原子能技术 | 39篇 |
自动化技术 | 7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350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40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235篇 |
2007年 | 261篇 |
2006年 | 267篇 |
2005年 | 247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50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90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4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53.
翘曲变形与开裂是激光沉积制造大型整体结构的瓶颈,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基于表面形貌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翘曲变形原位检测及开裂预测新算法。通过坐标系校准、滤波降噪、曲面重构等实现了原位检测与数据预处理,采用旋转切片和平行切片两种方案求取切片与重构表面的交线,计算交线的翘曲角与翘曲角变化量,根据翘曲阈值与开裂阈值判定翘曲变形并预测开裂。设定的阈值与制件尺寸呈反比关系,与翘曲度呈正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翘曲样件X向的最大翘曲角为3.98°,且该方向所有交线的翘曲角均超出了翘曲阈值(3.27°),判定发生翘曲变形;薄壁件开裂影响区内翘曲角的最大值在第46~51层呈连续正增长趋势,翘曲角变化量为1.58°,且80%的交线的翘曲角变化量超出了开裂阈值(1.53°),判定即将发生开裂,继续沉积至第55层时出现开裂。通过实验证实了所提算法检测翘曲与预测开裂的有效性,对激光沉积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根据激光沉积修复的热传导特点, 利用有限元法中的生死单元技术, 建立了激光沉积修复TA15钛合金的过程模型, 采用参数化设计语言编程实现对多道多层激光沉积修复过程三维热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功率、不同扫描速度下以及对修复基体预热后热应力的动态分布规律, 并对热应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功率的减小、扫描速度的增大热应力呈减小趋势, 对修复基体预先加热, 可以有效调控热应力的产生和演化, 为降低激光沉积修复过程中的热应力, 提高修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158.
当今视频会议系统是IP技术一统天下的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议系统日臻完善,语音、视频、数字协同会议已经成为视频会议系统必备的应用属性;然而,无论品质上得到了如何的提高,从体系结构上看,视频会议系统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9.
2021年1月13日,巴西陶鲁斯公司宣布其获得一份价值730万美元的合同,为菲律宾陆军提供总计12412支T45.56mm自动步枪,交付工作将于2021年上半年进行.
陶鲁斯公司发表的声明还称,按照菲律宾陆军的要求,T4自动步枪通过了极其严格的各种测试.目前,T4自动步枪被巴西军事和警察部门采用,菲律宾陆军是第一个在巴... 相似文献
160.
蜀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及超临界甲烷吸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蜀南地区龙马溪组下部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低压氩气吸附实验和重力法高压甲烷吸附实验,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超临界状态下页岩储层的甲烷吸附能力,并讨论了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蜀南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隙,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比表面积为16.846~63.738 m2/g,孔体积为0.050~0.092 cm3/g,微孔和介孔贡献页岩90%以上的比表面积,介孔和宏孔贡献页岩90%以上的孔体积。甲烷在地层条件下处于超临界状态,过剩吸附曲线在约12 MPa时出现极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使用修正过的四元Langmuir-Freundlich (L-F)方程拟合高温甲烷过剩吸附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997。页岩饱和吸附量为0.067 0~0.220 2 mmol/g,不同页岩样品吸附能力差异明显。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中,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有机质孔隙数量增多,且页岩中微孔比例增大,微孔的吸附能力远大于介孔和宏孔,故页岩吸附能力增强。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蜀南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