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杨斌  夏茹  苗继斌  钱家盛  陈鹏 《塑料工业》2013,41(5):16-19,42
从木质纤维改性、树脂改性以及添加第三组分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木塑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界面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简述了高校非化工类专业《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在总结近年来所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非化工类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经过笔者所在相关院系的改革实践,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得性能更加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结构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结构的表征手段,如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技术(NMR)、热重(TGA)、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小角中子散射(SAN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粉体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纳米粉体的团聚一直是困扰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的关键问题,表面改性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基本原理。改性后的纳米粉体分散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5.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砂芯过滤法脱除体系中的铜离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测量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溶解沉淀法、中性氧化铝柱法、EDTA络合萃取法相比,采用砂芯过滤法除铜率和回收率均较高,且工艺过程简单,溶剂消耗量少,值得ATRP工业化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26.
采用硬脂酸(SA)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阻燃剂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乙丙橡胶(EPR)/苯基硅橡胶(MPVQ)共混胶中,利用红外光谱、锥形量热仪等手段对改性效果及共混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成功包覆到阻燃剂表面,且KH570改性效果最佳。当KH570/MH填充量在2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27.6增加到36.3,总热释放量从62.31mJ/m2降低到34.39mJ/m2,最大热释放速率从349.54kW/m2降至269.32kW/m2,且老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7.
以三聚氰胺改性的脲醛树脂为囊壁,通过原位聚合法分别对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石蜡乳液进行包覆,制备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由硬脂酸和氨水制备得到的阴离子型石蜡乳液为囊芯材料,囊芯与囊壁质量比为1.6时,包覆率达52.41%,囊壁可提供良好的热传导能力。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热焓值为166 J/g,具有较好的相变储能效果。  相似文献   
28.
橡胶塑解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加工工艺对生胶的可塑性有一定的要求,塑解剂的加入可以缩短塑炼时间。本文简要介绍了塑解剂的种类、化学塑解剂作用机理及其在塑炼工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改性纳米氮化硅/ACM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  钱家盛  章于川 《橡胶工业》2008,55(12):734-736
采用自制的丙烯酸丁醑(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环氯丙醴(GMA)三元共聚物对纳米氯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纳米氮化硅/ACM复合材料,并研究改性纳米氯化硅用量对改性纳米氯化硅/ACM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氯化硅改性后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随着改性纳米氰化硅用量增大,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油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当改性纳米氮化硅用量为1.5份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0.
利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盐酸为催化剂,在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小于4%)合成了介孔氧化硅,并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介孔结构及有序度的影响。在热乙醇萃取或者高温煅烧除去模板剂之后,利用红外(IR)、X射线电子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N2的吸附-脱附曲线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氧化硅具有MCM-41型有序的孔道结构、大的孔体积(不小于1cm3/g)和BET比表面积(不小于1400m2/g),孔径均一且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