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Ti51.7Ni24.5Cu23.8形状记忆合金条带急冷态和退火态下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急冷态组织主要为非晶态,同时含有部分晶化相B2和B19。B19马氏体变体形貌多样,呈针状、条状、粗片状及钩状。急冷条带在5℃/min的连续加热下,晶化开始温度为436℃。利用Kissinger方法确定其晶化激活能为444.7kJ/mol。条带经400℃低温退火后晶相主要为单变体B19,部分晶粒内部马氏体双变体自协作成垂直关系。马氏体在晶界处形核并向晶内生长,急冷态下的钩状马氏体变体经退火后消失。  相似文献   
52.
采用快速凝固法制备了Ti_(53.5)Ni_(22.8)Cu_(23.7)合金薄带.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和电子拉伸试验机对铸态和退火态下的条带进行力学分析、组织分析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发现,铸态下Ti_(53.5)Ni_(22.8)Cu_(23.7)合金条带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 257 MPa和3.86%.其断口形貌有明显的脉状条纹和光滑非晶无特征区.条带经450 ℃退火10 min 和60 min后其断裂强度分别为623 MPa和850 MPa,条带的弹性模量随着应变增加从7~10 GPa增至25 GPa.退火后条带拉伸断口均体现出等轴晶粒形貌.经450 ℃,60 min退火的合金条带拉伸前后的TEM形貌特征不同,拉伸后的奥氏体晶粒中局部出现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从而形成马氏体板条.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Fe-C-Al-Si铸铁的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力学性能及激冷倾向的影响。随1~#稀土量增加,石墨由片状向蠕虫状转变较快,但由蠕虫状向球状转变很慢,故具有较大的蠕化范围。铸铁的强度在0.3~1.2%1~#稀土范围内随稀土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2~2.0%范围内稍有下降。稀土具有较强的促进激冷倾向的能力,而铝具有抑制或消除激冷倾向的作用。孕育能显著降低激冷倾向,且其效果比普通铸铁更明显。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用OM, SEM, TE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不同方法制备的ZK60镁合金薄带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常规铸造ZK60镁合金轧制后仍为等轴晶组织,晶粒尺寸明显细化,双辊铸轧ZK60镁合金条带温轧变形后,显微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纤维状变形组织,且有高密度剪切带产生,温轧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发生。轧制后两种合金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轧制态铸轧合金的强度明显高于传统铸造合金,伸长率略低于传统铸造合金。退火热处理后两种合金均发生了再结晶,得到等轴晶组织,且铸轧合金的组织比传统铸造合金的组织更加均匀细小。退火热处理使薄带的强度略有下降,而伸长率大幅度提高,退火后双辊铸轧合金和传统铸造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88 MPa,301 MPa,22.9%和311 MPa,219 MPa,19.3%。镁合金薄带制备过程的晶粒细化归因于剪切带、位错和挛晶的产生及后续退火过程中再结晶。  相似文献   
55.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掺La和未掺La的Ca1-xLaxB6 (x = 0, 0.01, 0.02, 0.03)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厚度进行表征。掺La的薄膜的厚度约为未掺杂的两倍; La的掺杂会使薄膜的晶粒尺寸变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薄膜表面的化学组成进行检测。薄膜中Ca/La比接近理论值, 没有检测到其它的铁磁性杂质及元素, 尤其是Fe。Ca0.98La0.02B6薄膜具有最大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 强度值为84.54 emu/cm3。同时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值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在Ca1-xLaxB6薄膜中, B6空位是薄膜磁性的主要来源, 其它类型的缺陷例如晶界等, 同样影响着薄膜磁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6.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制备ZK60高强镁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RS/PM)制备块体ZK60(Mg-5.52Zn-0.33Zr,质量分数/%)镁合金,研究了挤压态合金在200,300℃退火1h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致密化过程中,合金粉末颗粒在剪切力作用下被拉长,内部晶粒碎化成小角度亚晶粒、位错胞和条带状亚晶,第二相纳米颗粒沿亚晶界随机分布;随后200℃退火后,组织发生不完全再结晶,位错密度有所降低;而在300℃退火后,合金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平均尺寸约2.5μm的等轴晶,同时晶内析出大量β2′相.挤压态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94MPa,15.2%;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略有下降,塑性提高,合金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7.
Mg—Zn—Y合金中准晶相的形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合金成分设计,采用常规铸造工艺制备出含有一定体积分数准晶相的镁合金,其成分为Mg95Zn4.3Y0.7(原子比).用楔形模具浇注,观察冷却速度对合金的显微组织以及准晶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合金组织得到了一定的细化,在不同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合金组织包括初生α—Mg相和20面体准晶相.20面体准晶相的成分为Mg3YZn6,在凝固后期,20面体准晶相在初生α—Mg相的晶界处与富镁相形成两相共晶组织。  相似文献   
58.
六硼化钙纳米粉末的吸收光谱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CaCl2 and NaBH4为原料低温合成CaB6纳米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生成了CaB6晶体.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到粉末由接近立方体的平均粒径为80nm的小晶粒组成,有轻微团聚现象.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明纳米颗粒为单晶,这一发现与XRD和FESEM的结果相对应,且观察到晶体是以结晶良好的CaB6为芯,外面包覆着厚约4~5nm的非晶层.CaB6纳米粉末的光学性能是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来表征的,同时做CaB6微米粉末的光谱用以比较.与微米粉末仅有微弱的吸收带相比,纳米粉末的光谱出现明显的宽化和红移现象,这与晶格膨胀和纳米效应有关.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中,微米粉末几乎没有吸收,纳米粉末可吸收紫外线,并出现蓝移现象.总之,CaB6纳米粉末在紫外-中红外波段总有吸收,特别是在中红外区,吸收强度远大于微米粉末.  相似文献   
59.
通过液态原位反应合成制备MgO/Mg2Si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利用TEM对增强相形态及界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增强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无反应物生成。确定了增强粒子与基体的界面取向关系,MgO与基体α相的晶体学关系为[100]MgO‖[4043]α,(011)MgO‖(1210)α;Mg2Si与基体β相的晶体学关系为[310]Mg2Si‖[411]β,(131)Mg2Si‖(001)β。  相似文献   
60.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amorphous Zr70Cu20Ni10 alloy isothermally annealed at 3800℃ was first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n exothermic peak appears in the DSC trace when the annealing time is about 17-18min,in dicating a certain phase transformation occurs in the matrix of amorphous Zr70 Cu20 Ni10 alloy.Meanwhile,isothermal annealing experiments for amorphous Zr70Cu20Ni10 alloy ranging from 370℃ to 400℃with a temperature interval of 10℃ were also carried out,from which no exothermic reaction can be observed except for the case of 380℃.This behavior indicates that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isothermal annealing of amorphous Zr70Cu20Ni10 alloy is strongly temperature-and time-dependent.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such phenome 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