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6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几十年,由于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在合成聚合物材料的抗冲改性和增韧、涂料、粘合剂等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2 个方面探讨了形成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条件,介绍了该类粒子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22.
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接枝剂,用一次投料法合成了稳定的丙烯酸酯-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胶乳,考察了有机硅含量、接枝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不仅严重影响聚合反应和胶膜的力学性能,而且对乳液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有机硅单体用量为10%、接枝剂用量为008%、聚合反应时间为5h时胶乳的成膜性及胶膜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3.
使用内乳化法分别制备聚乳酸基水性聚氨酯(PLA-WPU)与聚己内酯基水性聚氨酯(PCLWPU),然后将PCL-WPU与PLA-WPU进行物理共混,制备生物基可降解水性聚氨酯(PLA-WPUPCLX)。结果表明,当PCL-WPU含量30%时,制备的PLA-WPU-PCL30综合性能较好,结晶性能较纯PLA-WPU与PCL-WPU有明显提升,拉伸强度达22.2 MPa,断裂伸长率为540%,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90.5℃,堆肥降解14天后质量损失率为2.4%。对纸张表面进行施胶,施胶后的纸张接触角由99°提升至112°;与淀粉施胶相比,PLA-WPU-PCL30质量分数5%时,纸张施胶度由16 s增加至71 s,Cobb值由68.4 g/m2降低至44.7 g/m2,抗张强度由4.6 kN/m提升至5.4 kN/m,撕裂指数由1.32 mN·m2/g提升至1.42 mN·m2/g,耐破度由235 kPa提升至273 kPa,耐折度由55次提升至146次。  相似文献   
24.
多孔聚合物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各种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孔机理.多孔聚合物微球可分为微米级和亚微米级两大类.微米级多孔球多为开孔结构,常采用悬浮聚合法和聚合物种子溶胀法来制备,聚合物种子溶胀法又可分为一步溶胀法、两步溶胀法和动力学溶胀法.其中悬浮聚合法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但所得微球粒径单分散性不好;近年来对种子溶胀法研究的较多,可以制备粒径单分散开孔聚合物微球.亚微米级多为闭孔结构,可通过碱酸分段处理法、碱冷却处理法和碱后处理法制得.  相似文献   
25.
异氰酸酯功能单体的封闭与解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己内酰胺作封闭剂,研究了(3-异氰酸酯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2-丙烯酯(TAI)功能单体的封闭和解封闭。用化学滴定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封闭反应前后异氰酸酯基的变化情况,采用热失重分析确定封闭产物的解封闭温度。结果表明,封闭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0℃,n(封闭剂):n(单体)=1.1:1,反应时间4~5 h,封闭率可达97%。解封闭反应起始温度为160℃,异氰酸酯解封闭速率最快时所对应的温度为200℃。  相似文献   
26.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在氯化钠存在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分批加料方式,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大粒径的聚合物乳液.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但当其用量大于1 g时,乳液变得不稳定,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27.
无皂乳液聚合理论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无皂乳液聚合理论和相关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8.
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平均每个胶粒上有8个微孔  相似文献   
30.
交联聚乙酸乙烯酯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二乙烯基苯、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A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交联聚乙酸乙烯酯(PVAc)胶乳。结果表明,AMA是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最理想的交联剂,其用量为单体量的2%时,交联度可达到85%以上。所用SLS的浓度为11.6mmol/L时,合成了交联度为87.4%、粒径为84.5nm的交联PVAc胶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