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2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3篇 |
综合类 | 126篇 |
化学工业 | 317篇 |
金属工艺 | 149篇 |
机械仪表 | 206篇 |
建筑科学 | 287篇 |
矿业工程 | 89篇 |
能源动力 | 49篇 |
轻工业 | 175篇 |
水利工程 | 107篇 |
石油天然气 | 165篇 |
武器工业 | 17篇 |
无线电 | 16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4篇 |
冶金工业 | 101篇 |
原子能技术 | 44篇 |
自动化技术 | 2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753篇 |
2000年 | 442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新龙华站 北至上海火车站 全长.km 设座车站。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座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结束后单层作为永久性结构 不设内衬墙。地下车站均设站台层和站厅层。黄陂南路陕西南路与常熟路座车站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铁一号线采用无缝线路轨道 运用了目前较先进的焊接技术 用固定式接触焊接 把每根长m的kg/m钢轨焊接成每根长m钢轨。送入隧道焊接成无缝长轨。首次突破了建国以来我国长轨列车运行史上‰的大坡道制动防爬技术难关。 地铁一号线已于年月日投入运营 《施工技术》2000,29(10):53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新龙华站,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4.57km,设12座车站。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4座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结束后单层作为永久性结构,不设内衬墙。地下车站均设站台层和站厅层。黄陂南路、陕西南路与常熟路3座车站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铁一号线采用无缝线路轨道,运用了目前较先进的焊接技术,用固定式接触焊接,把每根长25m的60kg/m钢轨焊接成每根长250m钢轨。送入隧道焊接成无缝长轨。首次突破了建国以来我国长轨列车运行史上33‰的大坡道制动防爬技术难关。 地铁一号线已于1995年4月10日投入运营。 1 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地铁人民广场站顶板及地下连续墙的堵漏、抗渗试验:对地铁车站建成初期,由于温差、车站纵向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的顶板及地下墙裂缝渗水进行了多项研究、试验,采取堵漏、弹性防水条嵌缝、刚性支座等多种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区间隧道防水技术研究:对隧道穿越具有一定侵蚀作用的地下介质层如何满足长期抗渗要求、保护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一号线工程中取得满意效果。 上海地区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专家系统:以研究隧道中心线以上地面纵向隆沉曲线特征为重点,提出了为实践验证的新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海软土地基30年来盾构法施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分析、预测盾构施工所致的地面变形理论和优化施工参数方面,丰富、发展了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盾构施工的理论。 地铁车站逆作法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监测和工程结构综合研究项目:针对上海软土地层特点和繁华街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开发了地下连续墙围护、顶板和中楼板逆作深基坑暗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与顺作法相比,具有时间短,对道路交通影响小,基坑稳定,有效保护环境等优点,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地连墙施工、支承桩柱、顶板和中楼板逆筑、增挖支撑作业、暗挖土方流水作业等完善的施工技术系统。 地下连续墙接头防水技术试验研究:结合地铁漕宝路矩形暗埋区间隧道、人民广场车站等工程,对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的原因及防水接缝的构造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评为199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盾构同步注浆材料和压送工艺研 究:利用天然粘土提高惰性浆体强度和 稠度,解决了现用惰性浆液易液化的问 题,其研究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被 评为199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主要获奖单位 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上海华海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62.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电站主厂房研制的并车起吊t转子的两台/t桥式起重机 于年月~日在公司内进行了全部预装配和空负荷试车 经出厂检验全部满足合同和技术协议要求 其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起重机的试制成功 不但为三峡工程提出了当今国内外单钩起重量最大的桥式起重机 而且显示了我国开发设计制造大型起重机的综合水平 从而提高了我国大型起重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t桥式起重机将担负电站台单机额定容量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关键设备的安装 《起重运输机械》2000,(10):2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电站主厂房研制的并车起吊 2 2 0 0t转子的两台 12 0 0 / 12 5t桥式起重机 ,于 2 0 0 0年 8月 2 0~ 2 1日在公司内进行了全部预装配和空负荷试车 ,经出厂检验全部满足合同和技术协议要求 ,其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起重机的试制成功 ,不但为三峡工程提出了当今国内外单钩起重量最大的桥式起重机 ,而且显示了我国开发、设计、制造大型起重机的综合水平 ,从而提高了我国大型起重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12 0 0 / 12 5t桥式起重机将担负电站 14台单机额定容量 70 0MW巨型水轮发电… 相似文献
64.
苏州境内的潭山硫铁矿在开采硫铁矿时 发现丰富的大理石矿资源。经国家石油化工局地质勘探队实地勘探取样 现探明该地的大理石矿资源储量达万t以上。中试结果表明 白度% 碳酸钙含量高达.%~.%。 据有关专家介绍 大理石矿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受接触或区域变质作用而重结晶的产物 在太湖流域也曾发现 但都是储量少质次色差的。这次重大发现 是很令人惊喜的。 大理石经加工后是优质理想的建筑材料 又是重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 可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涂料医药等行业。 大理石矿的发现 给苏州潭 《金属矿山》2000,(1):36
苏州境内的潭山硫铁矿在开采硫铁矿时,发现丰富的大理石矿资源。经国家石油化工局地质勘探队实地勘探取样,现探明该地的大理石矿资源储量达800万t以上。中试结果表明,白度94%,碳酸钙含量高达99-4%~99-8%。据有关专家介绍,大理石矿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受接触或区域变质作用而重结晶的产物,在太湖流域也曾发现,但都是储量少、质次色差的。这次重大发现,是很令人惊喜的。大理石经加工后是优质理想的建筑材料,又是重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可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涂料、医药等行业。大理石矿的发现,给苏州潭山硫… 相似文献
65.
<正>在本届大会上发表的有关土动力学及地震工程的论文、报告共22篇,共中包括讨论会上的5篇报告和Kokusho(日本)在大会上所作的“土的动力性质及其现场测定”的主题报告。这些文章涉及土的动力性质、测试方法、地震反应分析、防液化措施、震害的工程实例分析和动力基础等岩土工程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反映了近几年来亚洲地区在这一领域内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现将主题报告和论文的内容梗概揉合在一起,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6.
67.
在思特奇公司针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运营服务支撑系统 《电信科学》1999,15(6):63
在思特奇公司针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运营服务支撑系统(BOSS)全面解决方案中,思特奇预付费业务管理系统(SITECHPrePaidSolution)就是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顺应提高运营商竞争力的需要,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服务种类的要求而及时... 相似文献
68.
69.
70.
1引言土动力学是土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及土体稳定性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近年来,无论在对土的动力性质的认识还是在工程的应用,都有新的发现和进展。计算技术和量测技术的发展,将土动力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将介绍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包括土的动力特性、原位测试技术、室内测试技术、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和动力机器基础五大部分。2土的动力特性建筑物地基和土工建筑物在动荷载作用下发生振动,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都要受到影响,在不同动荷载下土的强度和变形各不相同,其共同特点是都将受到加荷速率和加荷次数的影响。2.互动荷载下土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动荷载下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