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搅拌法对TEA溶液吸收和解吸C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化学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是工业中一项传统的净化气体的方法.醇胺溶液具有对烟道气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成为目前吸收溶液优选中的研究重点.在各类醇胺溶液中,TEA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容量为1 mol TEA/1 mol CO2,是MEA和DEA CO2吸收容量的两倍,但因吸收速率慢而未受到重视.作者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TEA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指数增长和衰减拟合,拟合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52.
化学吸收法CO2捕集技术的核心是吸收剂,吸收剂的稳定性是实现CO2捕集装置长周期连续运行的关键。本文针对0.6mol/L AEP-0.4mol/L DPA-0.1mol/L ACT相变有机胺吸收体系高温、含氧等条件下降解会带来腐蚀增强、吸收剂损耗的技术难题,进行了降解组分分析,研究了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CO2负载、O2、温度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因素排序为CO2>O2>温度,Fe3+对氧化降解影响大于对热降解的影响。通过GC-MS分析可知,热降解热稳定盐主要有3种,氧化降解热稳定盐主要有6种。为抑制热降解与氧化降解,研究选取酒石酸钾钠等6种抗氧化剂进行考察,得到最佳抗氧化剂为丙酮肟,最佳添加量为800mg/L,其中热降解抑制率为97.9%,氧化降解抑制率达到98.3%,实现了AEP-DPA-ACT相变体系的低降解率,为相变纳米流体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3.
CO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迫切寻求降碳减排的解决路径。研究人员基于钙、镁元素与CO2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反应,开发出一系列CO2矿化工艺,实现CO2的永久封存。为实现CO2的大规模封存和含钙固废的高值化利用,降低矿化成本,选取廉价易得的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矿化原料,从多晶型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入手,总结了含钙工业固废浸取和CO2间接矿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含钙工业固废间接矿化常用的浸取剂,并着重分析了间接矿化制备微纳米碳酸钙时反应条件和晶型控制剂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产生的影响,对其控制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总结了CO2间接矿化含钙固废当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结果表明,调变温度、pH、搅拌速率以及CO2通气速率等矿化反应条件或添加晶型控制剂能有效控制碳酸钙的晶型、形貌和尺寸。利用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间接矿化CO2制备微纳米碳酸钙能够...  相似文献   
54.
采用自主设计的搅拌反应釜压力装置,以CO_2和CH_4(1∶1,体积比)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PZ、DEA、DETA和DIPA作为活化剂,复合体系总质量分数40%,优选最佳的CO_2驱返排气中CO_2回收MDEA复合体系。通过饱和吸收量、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再生率对比分析,得出各体系最佳配比分别为:35%MDEA+5%PZ、37%MDEA+3%DEA、35%MDEA+5%DETA、35%MDEA+5%DIPA。对4种优选的配方体系的吸收性能和再生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出DETA对MDEA溶液吸收及再生性能提升最大,35%MDEA+5%DETA是最佳的二元复配溶液:吸收实验中最大吸收量为0.953 mol CO_2·mol~(-1)胺,最大平均吸收速率为5.822 mol CO_2·min~(-1),再生实验中最大再生率为95.3%,最大平均再生速率为27.4×10~(-3) mol CO_2·min~(-1)。  相似文献   
55.
酸气回注是运用增压设备将石化行业产生的酸气注入到地下储集层的工艺过程,可以达到有效实现酸性废气零排放的目的。目前国内对酸气回注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匮乏,作者从酸气成分、工艺、设备材质等三方面阐述了酸气回注过程中的本质安全控制技术,介绍了酸气回注的安全操作规范,针对可能发生的酸气泄漏事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为酸气回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6.
李建强  陆诗建  张艳 《应用化工》2011,40(8):1378-1381,1385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AMP-MEA-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AMP-MEA-DETA三组分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其吸收速率、吸收量大于AMP-MEA复合溶液、DETA单组份的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小于两者之和;AMP-MEA-DETA三组分的再生温度为103℃左右,再生率为86.5%左右。  相似文献   
57.
陆诗建 《山东化工》2013,(5):4-8,11
有机胺溶液在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已获得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吸收量低、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配方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不同配比的单乙醇胺-羟乙基乙二胺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从复合溶液中初始逸出温度、溶液再生温度、溶液再生率、再生前后溶液pH值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乙醇胺-氨基乙基哌嗪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6917mol/L;同时再生温度最低,为101℃;再生率最高,为85.46%。  相似文献   
58.
烯胺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陆诗建  李清方  张建  杨向平 《应用化工》2009,38(9):1245-1248,1253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对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三乙烯二胺(TEDA)溶液吸收和解吸模拟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溶液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同浓度DETA、TETA吸收速率及吸收容量均高于MEA和DEA,再生简单,是优良的烟道气CO2吸收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9.
在国际油价上涨、温室气体减排等因素影响下,使得电厂烟道气回收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回收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可直接用于油田强化采油。因而烟道气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设计和有机胺的优选成为目前研究重点。采用AMSIM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胺溶液、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吸收温度、吸收压力、混合胺比例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填料塔胺法吸收二氧化碳装置的影响,为装置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在液化站CO2采集处理工程中,低温分馏及配套的氨制冷系统是核心工艺。基于此,采用HYSYS模拟软件研究计算了相应的工艺流程,通过研究分馏系统提纯塔塔压、理论塔板数和塔顶冷凝温度对产品能耗和放空气中甲烷含量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本工程适宜的提纯塔塔压为3.2MPa,理论塔板数为12块,适宜的塔顶冷凝温度为-25℃;通过研究蒸发式冷凝器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经济器出口温度对氨制冷系统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设计条件下适宜的蒸发温度为-30℃,冷凝温度为39℃,经济器出口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