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0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提出了在磨床上安装温度显示装置-一级显示系统和通过微机和磨床连机使用可以在中央监测室显示并打印磨削温度-二级显示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82.
本系统在车床上对切削参数T(ap)、S(f)进行计算机(型号IBM-PC/XT)数据处理,一般切削8刀就可在微机上显示并打印出切削力F和T、S的关系公式F=CFTXSY。本系统大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效率和可靠性,相应地也可建立很多新型材料的切削力实验公式  相似文献   
83.
陈剑飞  许晓桢 《机械制造》1992,30(12):28-30
提出了在专用机床上安装“双显装置”,印数字显示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装置的设计方法。操作者观察“显示表”使切削加工在允许的切削力和温度范围内进行,有利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4.
本文提出了在磨床上安装温育显示装置──一级显示系统和通过微机和磨床连机使用可以在中央监测室显示并打印磨削温度──二级显示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85.
磨削红外线测温及网络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磨削红外线测温一种新方法,设计了磨削温度自动检测仪,使工厂磨床与中央质量监测室组成局域网络,中央质量监测室适时地将磨削用量、修整砂轮等信息传递给各磨床操作者,对磨削零件的表面质量及生产率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6.
本文提出了粗纱机悬锭动平衡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对该机的机械、电气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7.
针对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V2G多域网络架构,给出了一个适用于该架构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联盟区块链提出一种V2G网络跨管理域认证方案,通过本域用户与外地域服务器以及外地域服务器与其域内用户的认证实现域间用户双向认证。该方案利用区块链所具有的不易篡改特性,在数字身份验证环节采用哈希算法减少方案中的签名与验证次数,提高了方案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该认证方案中的签名采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算法SM9,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具有存在性不可伪造安全。  相似文献   
88.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学分会与中国昆虫学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1年 11月17日至 19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召开“第二届全国植物农药暨第六届药剂毒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30 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大会发表论文 10 9篇 (含摘要 ) ,现选其中 7篇 ,摘要发表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9.
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在城市空间、能源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政府规划和建设部门应进行统一的规划,保证地下空间的科学、合理、有序开发,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城市能源资源并优化整合城市环境资源,为城市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0.
新世纪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分析新世纪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着手,揭示了这一时期创作观念所呈现出的新趋势,以及建筑本体在技术表现、建筑形象以及近地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走向,从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环境系统、文化内涵等方面论述了高层建筑对城市的深层影响,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关注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客观地分析和评价高层建筑的创作和实践,使其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