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1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9篇 |
综合类 | 293篇 |
化学工业 | 455篇 |
金属工艺 | 132篇 |
机械仪表 | 289篇 |
建筑科学 | 272篇 |
矿业工程 | 131篇 |
能源动力 | 66篇 |
轻工业 | 286篇 |
水利工程 | 194篇 |
石油天然气 | 128篇 |
武器工业 | 33篇 |
无线电 | 4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6篇 |
冶金工业 | 93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87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与聚氨酯(PU)的共混物,研究了增塑剂含量、聚合物共混比以及填料的种类对材料微观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VC中加入增塑剂后,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在m(PVC)∶m(DOP)=2∶1时达到最大值,而PU的加入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碳酸钙和白炭黑两种填料的加入均能使m(PVC)∶m(DOP)=70∶30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并且白炭黑的增强效果更好,所制得的制品透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VC与PU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相一致.热老化试验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延长,增塑剂逐渐迁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42.
SWAT模型在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模型是水文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支持下,利用研究区DEM生成河网和流域边界并划分子流域,根据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型所需的气象、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进行参数化,模拟了淅川县丹江口水源区的水文过程与产沙过程. 相似文献
943.
为了减小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信号包络损失对发现概率的影响,理论分析了串行捕获和并行捕获下包络损失的形成原因。采用增加频域搜索范围或者补零等传统方法可以改善信号平均增益,但是会增加搜索时间或者增加运算量。采用频点间内插的方法可以在运算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大幅改善包络损失的影响。通过子包络补偿和主包络补偿2种方法可以改善信号增益达3 d B,其运算简单、易于实现。仿真与FPGA测试证明了内插方法的有效性,其有利于GNSS弱信号的捕获。 相似文献
944.
设计了一种基于MFRC522的读卡器,工作频率为13.56MHz,读取支持ISO14443A标准的射频卡片.给出系统硬件设计原理图,研究MFRC522发射电路中滤波、天线阻抗匹配和接收三部分电路元件值的确定方法.分析电路中电容元件的封装尺寸和材质对射频信号收发的影响,提出PCB天线的设计要求.阐述系统软件控制流程.捕捉并分析读卡器和射频卡之间收发信号的波形图.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周围无金属物时的读卡距离最高可达60 mm,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优良. 相似文献
945.
94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防除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风环境下分别进行了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C-DBD)、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DBD)及射频介质阻挡放电(RF-DBD)等离子体除冰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成像技术与红外测温成像技术分别记录除冰过程中介质层表面相变及温度动态变化过程,对比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及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在功率相同的条件下,AC-DBD等离子体激励的温升迅速,加热范围广,除冰实验效果最佳;对于NS-DBD等离子体激励,低压高频的除冰性能明显优于高压低频;RF-DBD等离子体激励放电主要集中在电极条边缘,放电剧烈,但电极间的区域温度较低,导致整体除冰效果不佳。最后,选择除冰效果最好的AC-DBD等离子体激励,在结冰风洞中进行了防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C-DBD等离子体激励整体防冰效果较好,但在防冰过程中,前缘会出现局部结冰,需进一步优化激励器构型及能量,提高AC-DBD等离子体激励防冰效果。 相似文献
947.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被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微生物电化学-光电化学协同产电、产燃料或净化环境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太阳能转化的常用媒介是金属氧化物,探究其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对认清协同机理、提高体系效率等方面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不同类型的金属氧化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包括微生物-金属氧化物间物理吸附作用、微生物对金属氧化物的矿化和风化作用、微生物-金属氧化物协同产电产燃料系统、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杀菌以及光电-微生物电化学协同治理有机污染物或重金属污染,提出了更高效的微生物电化学-光电化学体系的构建方法,为微生物-光催化材料协同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48.
利用乌氏黏度计在(3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与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组合的复合溶液的黏度,观察到PVP-SDS溶液黏度曲线上存在双临界浓度c1和c2,表明在c1和c2之间SDS以束缚胶束形式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研究了不同"比簇集量"的PVP-SDS团簇溶液的比浓黏度特性,发现比浓黏度随PVP质量浓度降低反而显著增大,偏离了单纯PVP溶液而与典型的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Na PAA)溶液相似;计算了PVP-SDS团簇中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及其与单纯PVP类比的链相对扩张量k值,发现随着比簇集量[Г]增加k值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将上述现象解释为由于带电的SDS束缚胶束簇集在PVP高分子链上,产生了"聚电解质效应",从而导致高分子链扩张。 相似文献
949.
对大液滴撞击过冷壁面结冰的传热和相变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成像技术与红外测温成像技术对液滴撞击不同温度过冷壁面时的动态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另外提出一种新的除冰方式,利用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除冰的实验验证,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壁面温度的变化对液滴铺展过程影响较小,最大铺展系数几乎不变,但对液滴收缩与振荡过程以及最终结冰冰形有较大的影响;结冰从液滴底层开始,壁面温度越低,液滴与过冷壁面温差越大,底层液滴结冰更快,而上层液膜经过回缩、振荡之后,液膜厚度更薄,结冰相变所需时间也更短;利用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除冰效果显著,其放电区域作用相当于是一个“热源”且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除冰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50.
对大液滴撞击过冷壁面结冰的传热和相变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成像技术与红外测温成像技术对液滴撞击不同温度过冷壁面时的动态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另外提出一种新的除冰方式,利用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进行了除冰的实验验证,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壁面温度的变化对液滴铺展过程影响较小,最大铺展系数几乎不变,但对液滴收缩与振荡过程以及最终结冰冰形有较大的影响;结冰从液滴底层开始,壁面温度越低,液滴与过冷壁面温差越大,底层液滴结冰更快,而上层液膜经过回缩、振荡之后,液膜厚度更薄,结冰相变所需时间也更短;利用高频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除冰效果显著,其放电区域作用相当于是一个"热源",且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除冰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