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1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66篇 |
金属工艺 | 24篇 |
机械仪表 | 30篇 |
建筑科学 | 45篇 |
矿业工程 | 28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19篇 |
石油天然气 | 17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数值模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论述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发展现状,包括水套单相流及气液两相流流动、流-固耦合传热、一维与三维联合模拟等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耦合系统之间联合分析的方法准确反映了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影响关系,这种分析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状况提出改进办法:针对不同工况选用循环平均参数作为燃气侧传热边界条件;水套进出口的流动边界条件,在稳态工况下设为定值,在过渡工况下通过循环一维仿真计算确定;应采用整体耦合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应尽量完整,但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并总结出模型简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以相关分析方法为依据,深入研究了串行运算向量化的区间分割方法,在非整体向量化技术上取得了进展。 我们对变序点作了深入的剖析,把它划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变序点分割算法。在本文中首次提出了用分割DO循环执行区间的方法来消除递归依赖关系,使得某一类存在递归的DO循环能在子区间上向量化。 相似文献
53.
根据双阳矿的实际地质条件 ,采用倾斜长壁仰斜开采 ,并实现了随采随掘随留巷的无预掘巷技术 ,取得了明显的技术进步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相似模拟实验为主,对属于复杂结构厚煤层的开滦范各庄矿2429S综放面含厚夹矸顶煤的冒放性、放煤工艺及放出规律、夹矸层极限厚度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含夹矸顶煤活动规律对放顶煤开采的影响和夹矸层的极限厚度。 相似文献
55.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企业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可能,并将起到重要作用。主要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综合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变电站、输电线路、电力系统仿真培训和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典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为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提供一种功能强大的决策工具;为公司执行层提供一种准确、及时的指挥工具;为公司操作层提供一个高效智能的作业工具;强化了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深度、广度、准确度;提升了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56.
摘要: 传统的在线监测系统对于移动巡检和现场作业支持功能较弱,不能实现与现场作业人员交互的功能。介绍了一种支持移动作业的电力综合监测系统方案,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服务器端的实现框架,移动设备服务程序的功能结构及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根据技术方案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通过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综合移动监测功能,其交互方式灵活,显示信息全面、直观。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长度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化植入TIVA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TIVAP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右侧组和左侧组,中位年龄57(39~76)岁。准确记录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至导管头端距离(L1、R1)和TIVAP港体至导管头端距离(L2、R2),分析患者身高、体重对TIVAP导管置入长度(L1、L2、R1、R2)的影响,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近段距离,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结果 右侧、左侧颈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78/78)、98.2%(55/56)。L1值为(17.03±1.36) mm,L2值为(27.36±2.04) mm,R1值为(14.79±0.98) mm,R2值为(25.30±1.38) mm;身高与L1、L2、R1、R2值均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0、0.403、0.259、0.301,P值分别为<0.05、<0.01、<0.05、<0.01)。右侧组、左侧组导管置入长度(L1与R1、L2与R2)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预估近段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L1、L2、R1、R2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VAP植入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可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置入深度,使手术更方便快捷,同时推荐在超声和DSA导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58.
59.
基于薄壳和层合板理论推导了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壳平衡微分方程,应用波动刚度矩阵方法求解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壳耦合子系统间的能量传递系数,结合模态密度给出耦合处的耦合损耗因子(coupling loss factor, CLF)。通过与已有研究对比环向开敞层合柱壳的频散曲线,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对层合板和柱壳的模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在环频率以后,随着频率的增大两者趋于一致;分别入射弯曲波、剪切波和纵波,计算表明耦合结构的能量传递系数满足保守耦合系统的能量守恒,满足互易性,且能量总透射系数对铺设方式的敏感度较低;讨论了耦合角度和激励频率对CLF的影响,发现CLF的总和不受耦合角度影响,且随频率增大而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60.
AlCl_3单独催化的甲苯羰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核磁及红外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无助剂存在时,AlCl3作催化剂的甲苯羰基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反应的中间物是,并尝试解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