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40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轻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TiSiCN 硬质纳米复合涂层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零部件表面的防护涂层,但是超硬耐磨 TiSiCN 纳米复合涂层的可控制备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微脉冲振荡开启时间 <i>τ</i>on = 50 μs,平均靶功率 4~ 8 kW,在 AISI 316L 不锈钢和 Si(100)单晶硅表面沉积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 TiSiCN 纳米复合涂层。 通过 XRD、FESEM、TEM、Raman 表征了涂层的结构和成分,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显微硬度计表征涂层的硬度和断裂韧性 KIC 。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表征了涂层在不同介质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进一步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TiSiCN 涂层由非晶包覆晶粒尺寸为 4 ~ 11 nm 的 TiCN 纳米晶构成。 随着靶功率的增加,涂层的硬度从 32. 6 GPa 增至 41. 3 GPa,膜-基结合力等级均为 HF2~ HF1。 8 kW 制备的 TiSiCN 涂层在干摩擦、酸、碱、油溶液环境下的磨损率分别为 5. 9×10 -6 mm 3N -1m -1 、4. 3×10 -5 mm 3N -1m -1 、9. 1×10 -5 mm 3N -1m -1 和 1. 28×10 -9 mm 3N -1m -1 。 研究成果表明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 TiSiCN 纳米复合涂层在酸、碱、油溶液环境下均具有优异的耐摩擦学性能,在各类腐蚀环境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设计了多种B4C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各模型结构的单点能.结果表明,B4C的稳定结构为CBC(B11C),即它由C-B-C三原子链和B11C二十面体组成,B11C中C原子为极地占位.由于双极地占位的B10C2 B12结构能量与B11C结构相差较小,在通常材料制备条件下,B4C晶体中有少量B10C2 B12结构的存在是可能的.计算结果表明,B11C中极地C原子占位分布为有序化时能量较低,当B4C晶体在能量最低的平衡态时C原子在B11C二十面体中的占位应有一定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对直径为3mm成分为Cu50Zr43Al7、(Cu50Zr43Al7)100-xYx(x=2,5)、(Cu50Zr43Al7)100-xAgx(x=6,7)的非晶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差分扫描量热(DSC)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微量元素Ag、Y对Cu50Zr43Al7块状非晶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微量的Ag和Y元素,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但Ag元素比Y元素的作用要更加显著。利用动电位极化法对各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各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均远远好于相应的晶态合金。添加了微量的Ag、Y元素提高了Cu50Zr43Al7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Cu43Zr43Al7Ag7非晶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比Cu50Zr43Al7的降低了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