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3篇
轻工业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原料,在1,1—2,2四氯乙烷中合成了含三个苯环的刚性第三单体(Thethird monomer,TM);将所合成第三单体按照不同(0,0.5%,1%,2%,5%,以对苯二甲酸摩尔量为基准)加入聚合釜中,与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进行熔融共缩聚合成了改性PET聚合物;并用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芳香刚性第三单体改性后的共聚酯冷结晶温度(Tc)和熔体结晶温度(Tm,c)下降,熔点(Tm)升高,结晶度增大,结晶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用连续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粘胶基碳纤维表面,并测定了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强度、表面浸润性、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及表面形貌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粘胶基碳纤维经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可以有效地在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和提高表面粗糙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表面润湿性,但经处理后单丝强度较易下降,因此需精确控制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23.
24.
为适应高等工程教育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围绕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着重进行了探讨,为提升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条积极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以氨气为反应气体,对芳纶Ⅲ进行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对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和微脱粘实验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形貌、润湿能力以及界面粘结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芳纶Ⅲ经过氨气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含氮极性基团的含量增加,粗糙程度增大,润湿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当氨气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15 min,功率为100 W时,芳纶Ⅲ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从处理前的12.9 MPa提高到18.2 MPa,与水的接触角由处理前的71.4°下降到46.8°。  相似文献   
26.
以硅硼氮烷为原料,在自制的聚合纺丝一体化设备中,缩聚反应连续化制备聚硅硼氮烷(PBSZ);探讨了PBSZ的流变特性,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釜一次性可制备10 kg的聚合物,在高纯氮气保护下进行聚合,得到了直径为25~30μm的不含有Si—O—Si键的初生纤维;通过动态流变测试,聚合时间为48~72 h,在一定温度下PBSZ均能表现出可纺性,且都属于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27.
以预聚物为扩链剂,用双螺杆挤出机在熔融状态下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UR—T)进行熔体扩链.用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扩链后PUR—T的形态结构、拉伸性能、回弹性、热降解稳定性、热转变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体扩链是可行的,而且扩链后的PUR—T性能较扩链前优异。  相似文献   
28.
采用固相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PET-季戊四醇共聚酯,测试了共聚酯的特性黏度随固相缩聚时间的变化,并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该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其结晶形态.结果表明:季戊四醇的含量越高,PET-共聚酯的特性黏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形成支化结构的时间越早.在固相聚合反应初期,共聚酯的结晶温度上升,半结晶时间减少;但随着固相聚合时间的延长,共聚酯的结晶温度下降,形成的晶粒变小;而且,共聚酯具有二次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29.
针对聚乳酸(PLA)韧性差的特点,采用有机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SiU)对PLA通过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考察了TPSiU含量对PLA/TPSiU共混物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SiU的加入,使PLA由脆性材料转变为韧性材料,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均随TPSiU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PSiU的质量分数为20%时,PLA/TPSiU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约8倍。PLA/TPSiU共混物中两相呈海-岛结构,相容性欠佳,而且随着TPSiU含量的增加,"岛"相尺寸逐渐增大。另外,TPSiU的加入对PLA的热性能稍有影响,当TPSiU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体系的耐热性与纯PLA相当。  相似文献   
30.
利用自行研制的漫润装置,采用一体化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工艺方法制取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