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矿业工程 | 30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降低北方磷矿厂的选矿成本,提高浮选指标,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常温磷灰石捕收剂DN-6。为检测DN-6的浮选性能,进行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Zeta电位检测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该捕收剂在磷灰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7.6,矿浆温度28 ℃,DN-6用量为166.7 mg/L的浮选条件下,捕收剂DN-6对磷灰石单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7.59%。Zeta电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H<4时,DN-6在磷灰石表面发生键合吸附。 相似文献
62.
63.
64.
甘肃某镜铁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铁,TFe含量为59.61%,原矿中94.79%的铁以赤褐铁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量为8.11%。为考察焙烧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对焙烧产物的物相转化与磁性转变的影响,进行了悬浮焙烧试验。结果表明:镜铁矿经悬浮磁化焙烧后,焙烧产物中铁主要以磁铁矿的形式存在,磁性明显增强;随着焙烧温度升高、焙烧时间延长、CO浓度增加、总气量增加,焙烧产品中镜铁矿含量均逐渐降低,磁铁矿含量均逐渐增加,焙烧产品饱和磁化强度和最大比磁化系数均先提高后降低;在焙烧温度为550 ℃、焙烧时间为4 min、CO浓度为20%、总气量为600 mL/min时,焙烧产物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3.66 A·m2/kg、最大比磁化系数为5.02×10-4 m3/kg;焙烧过程铁物相按照Fe2O3→Fe3O4→FeO的反应顺序进行,焙烧产物铁物相的转化会影响铁矿物磁性的强弱,并且主要与磁铁矿的含量相关。试验结果可以为我国镜铁矿资源悬浮焙烧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66.
67.
采用化学沉淀-热分解法,合成粒度在20~120 nm的氧化镁粉体。采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纳米氧化镁的粒度和形状的控制因素对纳米氧化镁颗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源及分散剂的种类、沉淀反应温度、样品干燥方式都是影响氧化镁粒度和形状的重要因素。在以Mg(NO3)2为镁源、n(Mg2+):n(OH-)=2:1、沉淀温度为30℃、体积分数为8%的乙二醇为分散剂、微波低火干燥2 min条件下,得到平均粒径为40 nm的氧化镁产品。前驱物的形状与产物纳米氧化镁的形状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8.
微波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效应而应用广泛,微波因其加热方式不同于普通的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粒度均匀、形态均匀、分布均匀的特点,性能优于普通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69.
针对传统铁矿石磁化焙烧技术与装备存在焙烧产品质量差、产能低、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一种“预热-蓄热还原-再氧化”悬浮磁化焙烧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焙烧产品质量均匀、回收率高、生产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适合处理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及其混合型难选铁矿石。通过多年的潜心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形成了非均质矿石颗粒悬浮态流动控制、蓄热式高效低温还原、铁物相精准调控与余热同步回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500kg/h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高效分选半工业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70.
以某冶炼闪速炉渣和煤为原料研究了深度还原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铁还原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铁的金属化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加并达到一极限值。建立了1200~1350℃下Fe O与碳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传质活化能。试验表明,炉渣与碳深度还原化学反应速率由Fe O从液态炉渣内部向反应表面的传质系数所控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Fe O的传质系数逐渐变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传质系数逐渐变小,反应的传质活化能为200~350 k J/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