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04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研究在单组分湿固化溶剂型异氰酸酯胶粘剂制备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溶剂、增塑剂、降粘剂的用量及PAPI与TDI比例,探索其制备工艺。实验证明,用增塑剂、降粘剂代替溶剂是可行的。最终优化得到的无溶剂型湿固化异氰酸酯胶粘剂的配方组成为:增塑剂15%,降粘剂5%,PAPI与TDI摩尔比为4:1。  相似文献   
122.
脲醛树脂结构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的特点,它是人类创生的物质。作为木质复合材料基体而被广泛使用的脲醛树脂,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作者是从脲醛树脂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前人所做过的研究工作,结合脲醛树脂应用的工艺特点,提出了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23.
不同固化体系低毒脲醛树脂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朱丽滨  顾继友  韦双颖 《粘接》2003,24(5):1-4,9
采用不同固化体系对6种低毒脲醛(UF)树脂胶的固化速度、适用期及pH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组分固化体系中,过硫酸铵固化速度最快;磷酸与氯化铵组成的多元固化体系。固化速度虽然很快-但适用期较短;多元固化体系中加入2%~3%尿素对固化速度影响不大;乌洛托品对延长UF树脂胶的适用期效果较好。对加入固化剂后胶液pH值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pH值在15min内下降较快。30min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4.
以马来酸酐(MA)作为接枝共聚单体,亲水性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核,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为壳,成功构建出一种新颖的PVAc-MA/PSt反向异形核壳结构乳胶粒,从而解决了因竞聚率差异大而无法实现醋酸乙烯酯(VAc)与苯乙烯(St)复合的难题。同时,利用接枝共聚所形成的过渡层,能够很好地抑制核壳翻转,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容易发生核壳翻转的问题。所制备出的反向核壳结构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 nm左右,粒径大小均一。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所制备的乳胶粒呈明显的相分离结构,且存在PVAc-MA-PSt过渡层结构;乳胶粒的形貌随着MA含量的变化发生明显的衍变趋势,且粒子形貌变化可控。提出了PVAc-MA/PSt反向核壳乳胶粒子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嵌段共聚物增韧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体系,制备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底胶(双马底胶),该底胶的黏附性、铅笔硬度、抗冲击、耐环境、耐老化性能等技术指标满足GJB1388规范要求。采用DSC,TG,DMA测试对双马底胶性能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底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200℃固化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8℃,5%热失重温度为384℃,230℃热处理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268℃,5%热失重温度为407℃。双马底胶和双马胶膜配合使用后粘接强度提高,当与J-188双马胶膜配合使用时,剥离强度提高到107%,常温和高温剪切强度可提高10%。该底胶也可与其他双马结构胶膜配合使用,适用于金属之间或双马复合材料与金属之间的粘接。  相似文献   
126.
综述了微囊在胶黏剂行业中的应用。简述了微囊的发展、制备材料及方法,简单介绍了微囊在胶黏剂领域使用时的释放方式,重点概述了微囊在胶黏剂中应用途径的研究进展与状况,包括对基料、固化剂、溶剂等的微囊化,同时详细介绍了微囊胶黏剂的表征方法,最后对微囊在胶黏剂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硬-软-硬结构的ABA型嵌段共聚物(PMG-PBA-PMG)。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确定了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结构及成分。利用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研究其热性能、流变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相容性及增韧机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用量为10 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确定体系固化工艺为150℃×1 h+180℃×3 h;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34 k J/m2,弯曲强度118 MPa,断裂伸长率4.8%,拉伸强度为80 MPa,弹性模量为2931 MPa;共混体系保持较宽的温度加工窗口,可作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树脂基体;此外,扫描电镜断面出现大量的锯齿,可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并吸收大量的断裂能,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128.
聚(VAc/AA)的合成及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醋酸乙烯/丙烯酸)[P(VAc/AA)]共聚物,研究了加料方式、单体配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VAc:mAA=(0.5~2.5):1时,采用分段聚合工艺,共聚乳液性能良好;pH值越高,乳液越稳定.将P(VAc/AA)共聚乳液作为高分子乳化剂用于醋酸乙烯的乳液聚合,对乳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VAc/AA)为乳化体系,与传统的OP-10/SDS乳化体系相比,其稀释稳定性提高,胶膜的吸水性下降,粒径、黏度和压缩剪切强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29.
采用空间综合辐照模拟设备研究了纳米TiO2对真空紫外辐照下MQ(MQ硅树脂是由单官能硅氧单元(R3SiO0.5,简称M单元)和四官能硅氧单元(SiO2,简称Q单元)组成的有机硅树脂),增强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紫外辐照后,硅橡胶表面颜色加深,同时出现裂纹,裂纹数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试验的辐照剂量范围内,硅橡胶的硬度和拉伸强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断裂伸长率则先降低而后增加。橡胶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也会发生不同变化。添加纳米TiO2的硅橡胶与未改性硅橡胶相比,经过相同剂量的辐照后,表面裂纹损伤程度减小,硬度和力学性能的损伤程度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抗真空紫外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130.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陈丽娟  顾继友 《粘接》2001,22(3):9-10
采用预聚体合成法,合成不同物质的量比的多异氰酸酯与蓖麻油预聚物,作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API)的交联剂。在实验室进行了耐水胶接试验,结果表明,以柞木为试验材,试件的湿剪切强度≥7MPa,超过了日本标准JIS K6806中关于结构集成材的要求,得到了一种适宜于硬木集成材生产的API胶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