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电工技术   327篇
综合类   229篇
化学工业   453篇
金属工艺   215篇
机械仪表   254篇
建筑科学   311篇
矿业工程   184篇
能源动力   89篇
轻工业   333篇
水利工程   143篇
石油天然气   142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2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6篇
冶金工业   151篇
原子能技术   39篇
自动化技术   30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阻氢膜层,探究溶胶p H值对阻氢膜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正丙醇锆为前驱体,通过滴加盐酸分别得到p H值为1、3、5、7、9的溶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氧化锆膜层的截面形貌、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利用真空脱氢实验测试了膜层的阻氢性能。结果溶胶p H值影响溶胶的涂覆性能,致使氢化锆基体表面所得膜层的连续性、均匀性及厚度存在差异。溶胶pH值的变化对形成膜层的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所得膜层由单斜相氧化锆(m-ZrO2)和四方相氧化锆(t-ZrO_2)组成。当p H值在1~9范围内时,随着溶胶pH的增加,膜层中t-ZrO_2的体积分数和PRF值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ZrO_2的体积分数介于13.16%~46.84%之间,膜层的PRF值介于10.13~19.46之间。结论溶胶pH值影响溶胶的涂覆性能,进而影响膜层质量、膜层中各物相的含量以及膜层的阻氢效果。当溶胶p H值为3时,溶胶涂覆性能良好,所得氧化锆膜层均匀、连续,膜层较厚且致密,膜层中t-ZrO_2的体积分数最大,为46.84%,同时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达到最大值19.46。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拓展数控机床铣削大型内齿圈功能,提出应用GMC2560型数控龙门镗铣床,构建齿形铣削宏程序加工蒸汽吊内齿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AXA电子图板辅助分析,采用圆弧曲线逼近渐开线的方法编制宏程序,可以保证蒸汽吊内齿圈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介绍了三轴岩峒流变试验台的结构、技术特征参数。同时对该试验台上进行的实例的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建立的岩峒流变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充分反映了该种结构新颖的三轴岩峒流变试验台为研究岩体峒室流变特征提供了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34.
为了适应新工科的发展,中北大学围绕“强实践、善研究”两条主线,对化工实验班精英工程师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化工产品开发为目标导向,将相关课程整合为化工产品开发综合课程。结合该课程进行的“12345”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5.
为提高阿维菌素叶面沉积率及其抗紫外分解性能,本文设计构建了叶面亲和的纳米载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Zein),得到表面携带正电荷的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并将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4.92nm的载药纳米粒子,载体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为(34.75±0.18)%。与植物表面的静电作用提升了纳米粒子悬浮液在植物表面的润湿性能,接触角大小随PDMDAAC接枝量增大而降低,由77.38°减小到64.60°;叶面滞留量可达33.69mg/cm2。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对阿维菌素的包覆提升了其抗紫外性能,半衰期由15min延长至40min,且阿维菌素的释放速率可通过PDMDAAC接枝率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36.
以异佛尔酮、丙二腈、2-氨基苯硫酚以及5-溴水杨醛为原料,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D-π-A"结构的新型N_2H_4荧光探针LZ,其结构通过1H NMR表征确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化合物LZ的光学性能及其对N_2H_4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探针LZ与肼作用后在645 nm具有强荧光发射,对N_2H_4具有良好的识别专一性。在40~100μmol/L线性关系好,检测限为0.65μmol/L。  相似文献   
137.
研究了高硅铝硅合金(45wt% Si)熔体电磁分离过程中,Sb添加量、下拉速率、温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对Sb在高硅铝硅合金电磁分离过程中的变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00℃、下拉速率为10 μm/s时,过共晶铝硅合金熔体中加入Sb进行定向凝固后,合金部分硅铝比从11.53%降至11.21%,初晶硅富集区的硅含量从86wt%增至90wt%;当1500℃、下拉速率为40 μm/s时,合金部分硅铝比从12.56%降至12.13%,初晶硅富集区的硅含量从81wt%增至86.5wt%;加入变质剂后合金部分共晶硅相在α-Al基体中分布均匀且连续,形貌有所细化。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研究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不同工艺下制备的 Cr3C2-NiCr 涂层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利用 HVOF 在 P92 钢基体表面通过不同工艺制备出 Cr3C2-NiCr 涂层, 并通过电子显微镜 (SEM) 和 X 射线衍射 (XRD) 分析涂层 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 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工艺下的涂层样品以及 P92 钢基体进行测试, 探索各样品 在 0.5% H2SO4 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通过磨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各涂层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得 到各样品的三维形貌和表面轮廓图。 结果表明, 影响涂层硬度的主要因素是涂层中存在的碳化物硬质相颗粒, 不 同工艺得到的涂层内部的硬质相颗粒分布不同。 在喷距 380 mm, O2 流量 880 L/min, 煤油流量 23 L/h 时获得的 涂层硬度最高 (995 HV5), 磨损率会随涂层硬度的降低而升高, 因此在该工艺参数下的涂层耐磨性能最好。 由于 影响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涂层孔隙率, 在电化学腐蚀实验中, 在喷距 380 mm, O2 流量 830 L/min, 煤油流量 23 L/h 时获得的涂层具有最低孔隙率 (1.21%), 腐蚀电流密度为 0.51μA?cm-2。 相比于 P92 钢基体, 腐蚀电流密度减 小约 3 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9.
为了实现对轴承滚子凸度轮廓误差的精确评定,依据圆弧修正型轴承滚子凸度素线轮廓的几何特征和形状误差的定义,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研究了轴承凸度轮廓(两段圆弧和一段直线)的最小二乘拟合和误差评定方法。首先利用各测量点的曲率差值确定了圆弧段与直线段的相切参考点;其次分别选取两个参考点临近的测量点作为辅助相切参考点,并与对应的圆弧段测量点一起拟合出一系列的最小二乘圆弧并计算拟合误差;然后基于直线与两段圆弧相切的原则确定出一系列的直线方程并计算对应的直线度误差;通过比较判断最终确定出圆弧修正型轴承滚子凸度轮廓的最小二乘拟合及误差评定。实例结果表明:圆弧修正型凸度轮廓曲线的总误差0.020 9mm与文中设定标准凸度轮廓曲线引入的法向误差0.02mm相差4.5%。本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轴承凸度轮廓的拟合与误差评定,为平面多段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0.
甲烷直接催化氧化制甲醇的研究,对于实现甲烷直接转化及边远地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输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反应介质的角度对甲烷直接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发烟硫酸、醋酸-杂多酸体系、离子液体、水介质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